《再别康桥》说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别康桥》说课稿 海口七中 郑琪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诗歌是文 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在悠久深厚的华夏文明滋润下,中国诗歌的传统源远流 长。本单元教学的主题词是“诗歌拔萃”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 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当诗人把你引进诗的境界之后,你便可以拓宽 胸襟,净化灵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知诗歌的诗意美。 能力目标:①学会诗歌的朗诵方法; ②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领悟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 (二)教学重点 学会诗歌的朗诵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学习本诗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兴趣是不均衡的,有的学生非常喜欢,有课余阅读和积 累的爱好;但有的学生却觉得索然无味,认为现代诗不如古诗厚重、耐人寻味。 因此,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现代诗兴趣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 朗读仍然是现代诗学 习兴趣培养的突破口。本课教学拟指导学生在配乐朗读中学习现代诗。 三、教法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选用诵读吟咏法与赏析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在演示,练习等活动中启发学, 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感知诗歌诗意美的能力。 四、学法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化被动为 主动,从中学习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从而提高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分析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名家引领,读中悟 (1)学生大声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2)播放名家范读《再别康桥》 (3)感悟诗情 1.教师:诗人的感情隽永真挚,那让我们来模仿录音范读来练习一下,然 后分男女两个小组比一比,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学生练习,展示成果,互相点评,然后再齐读。 2. 大家这么用心的朗读,对这首诗所表达的离愁别绪一定都有不少感受吧, 请同学们把自己对这首诗的美景、 情感、字词等感受最深的一点在课本上做旁批, 以便我们待会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师生互动,悟中读 (1)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同学们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吧。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竞赛,逐节分析,看哪个小组表现最突出) (2)自古以来, 描写离别的诗作多如繁星。 存储在同学们脑海中的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析。 (3)如果我们把这些离别诗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 在离别的对象上有 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从诗歌的第 1 和第 7 节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评析、小结。 (五)诵读经典,写华章 (1)请大家模仿诗中的某一节,描绘出你心中的校园。 (2) 熟读成诵,默写这首诗。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六、教学评价 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正确的学生角色定位。 配乐朗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与名家进行朗读比拼,练的是朗读技 巧,培养的是现代诗学习的自信心。 诗歌鉴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步。明特色,作分析,品情味,出画面。 思考、鉴赏、交流、点评,教师只是去促成整个学习活动的完成,而学生成为学 习过程的真正主人。实际教学效果表明,只要你相信学生并能作出出色的指导, 他们一定会把诗歌鉴赏得有板有眼。

文档评论(0)

171****9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