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韶关西联喀斯特地貌与芙蓉山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 认识地下水为主的对可溶性岩石的地貌塑造作用及各种喀斯特地貌形态特 征。学会观察与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方法,掌握绘制地下洞穴图的技能。
2、 了解芙蓉山的地层与构造特点。了解路线穿越法。训练产状测量,地质观 察点的描述,和点定的方法。
二、实习仪器设备。
地质罗盘 照相机 地质锤 笔记本 电筒 三、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1、芙蓉山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貌的观察与报告。
mH
石山的宏观分布规律:中间是峰丛石山,周围是峰林石山,最边缘的最尽头的是 孤峰。
石灰岩石山的特点:比较秀丽,比较尖,山的里面是空的。
形成原因:石灰岩可溶性强,受溶蚀侵蚀,作用,下雨的时候流水是直接往下侵 蚀的,不同与砂岩山。砂岩山比较平缓,片流作用,表面侵蚀为主。
左图为砂岩石山,右图为石灰岩石山。
峰丛、峰林与孤峰的观察和区分。峰林:基座部分比较小,受流水的下切作用 比较深,山峰的部分比较大。如左图。峰丛:峰丛石山的山峰部分比 较小,山峰比较分散,底部是 相连在一起的大片的基座。
峰丛、峰林与孤峰的观察和区分。
峰林:基座部分比较小,受流水的下切作用 比较深,山峰的部分比较大。如左图。
简单来说峰丛顶部山峰分散, 基部连成一体,地势较高,侵 蚀较轻微,是位于垂直渗透带 上的峰林集合体。
孤峰::孤立散布于侵蚀平原上的石灰 岩残余石山称之。其山体低矮,相对高 度50?100米左右,彼此孤立,由平原 分隔。竖立在平原上的孤立的石灰岩山 峰。它是岩溶平原和溶蚀谷地中常见的 地貌形态之一,相对高度100米左右。
(这一次实习并没有看到孤峰,但可以 分析到孤峰由于多分布于溶蚀平原和 溶蚀谷地上,所以要穿过下图所示的溶 蚀谷地,到尽头,才能看到孤峰)
上图是喀斯特湖,本来由于溶蚀侵蚀作用凹下去的,地势较低,因此积水成湖。
湖的左侧是砂岩硅质岩形成的非可溶性 岩。
湖的右侧是可溶性的石灰岩
在可溶性岩和非可溶性岩的接触带上, 石灰岩漏水强,囊括了非可溶性岩区的地 表流水,并使其汇集在接触带上,形成上图的喀斯特湖。
漏斗、圆洼地、石芽、溶沟 由于实习内容时间匆忙,这里没有进一步考察 。 漏斗:又称溶斗,是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渗滤淋溶溶蚀和向心汇集过程中沿途加强溶 蚀扩大而形成的,也有因浅层洞穴崩塌等作用而形成。按形态分有碗状、漏斗状和 井状溶斗;按成因主要分为崩塌溶斗、溶蚀溶斗、沉陷溶斗、下层喀斯特崩塌溶斗、 冲积溶斗。「
圆洼地:溶斗底部有消水洞(如落水洞、溶隙等)把溶斗的汇水引向地下排走。 当溶斗底部碎屑物覆盖后就成为了平底的圆洼地(可垦殖)
石芽:溶沟间突起的石脊,石芽有裸露的, 是由地表水活动的结果,也有埋藏的,是 地下水活动参与的结果。
沟槽深度不大,一般数厘米石溶沟:指石灰岩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它是由地表水流,主要是片流和暂 时性沟状水流顺着坡地,沿节理溶蚀和冲蚀的结果。
沟槽深度不大,一般数厘米
至数米,成片出现石芽溶沟区称溶沟原野。
2、芙蓉山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貌的观察与报告。
边槽: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 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 测凹陷的槽状地貌。脚洞壁 上或可溶岩岩壁上近于水平 的溶沟。边槽常有上下数层, 系地表水或地下水溶蚀的结 果。是历史水位的记录。现 在水位已经退至下面的地下 河。另外,形态类似边槽而 延伸短,中部深入侧壁,两端 沿洞壁尖灭的弧形槽,称为 蚀龛,系曲流作用造成
一沪?A边石坝:原本是一个斜坡,岩 壁流水流下时,被挡住,水漫 过障碍物时蒸发快,形成一道 堤,水不断的流,堤不断增高, 所以后面池塘也越来越高,形 成了边石坝。
一沪?
A
E广p ■ ,-二(上)石钟乳:自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圆 锥或圆柱状碳酸钙沉积物,形如钟乳而 得名。渗流水流入洞顶后因温度、压力 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去,
E
广
p ■ ,-
二
.下(石笋):石笋:溶洞洞顶滴水落到洞 底后,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经水的蒸 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 形成由下而上增长的碳酸钙沉积物,形 如笋状,具有叠帽特征。石笋是由洞底 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 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 石钟乳相对生长。
石幔: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 的漫流过程中 CaC03逐渐沉 积的产物,一般呈片状、层状, 并且有弯曲的流纹,咼者达数十 米,非常壮观
■ , ■込齐 「晴I打 -f
Illi
tL H
二 2
r?hi^
…打
SSK - r* 」
縈- -
第川 J,, 用-品.
:■氏■■羔 -弍」.
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 种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水流 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 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 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 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 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
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