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docx

(新教材)部编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讎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讎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第六单元 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涵。 核心素养任务群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任务群学习目标 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 自身修养。 T甌第9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文化传承与理解. T甌第9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文化传承与理解. 扩步糸统调音 第六单元 扩步糸统调音 第六单元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主题时文 治史要读其书且知其人 众所周知,治史须从目录学入手。以往治中国史者在撰文以 前通常都会查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或《书 目答问》等书,从中了解有哪些人撰写的哪些书是在自己所撰论 著范围之内,然后翻阅并用卡片记下自己所需材料,在撰文时加 以征引。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对,可是未必精准,有时征引之文竟 为断章取义。20世纪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家陈垣先生的方法与此不 同,他要求“读其书且知其人”。这对于今天治史仍有重要启发。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读其书且知其人”,这样的要求有来由吗?孟子说:“一乡 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 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 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 就是说,但凡善士或优秀学者,从共时性的层面而言,也需要能 够与一乡、一国、天下之善士或优秀学者对话和交流;从历时性 层面而言,也需要能够与历史上的善士或优秀学者对话和交流。 而与古人对话和交流,则唯有颂其诗、读其书;颂其诗、读其书, 则必论其世而知其人。这样读书,与翻检个人一时所需材料,完 全是两种不同的治学路径,其效果亦必不同。 上述孟子之言,其实孔子也曾以不同方式论及。孔子说:“夏 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 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里的“文献”,现在一般都 当作文书来理解。不过,这样理解并不完全符合孔子所言之本义。 “文献”中的“文”表示的是文书典籍,而“献”的意思则是“贤 者”。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引郑玄注曰:“献,犹贤也。” “献” 作“贤”解,亦数见于《尚书》,如《尚书?益稷》上有“万邦黎 献,共惟帝臣”,《尚书?大诰》上有“民献有十夫”,《尚书?酒 诰》中也提及“殷献臣” “越献臣”。 :讎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讎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如果认为这样的解释仍然不够具体,那么,请看马端临《文 献通考?自序》的说明:“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 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及 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 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这就与陈垣先生的历 史文献学很接近了。 提出“读其书且知其人”,体现了陈垣先生对史料全面掌握、 审慎考辨的态度。他屡次提出,研究史学的人,不论撰述什么问 题,在史料上都要尽量“竭泽而渔”。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理解 “竭泽而渔”呢?现在,提出几个主题词,上网一查,然后逐条 录下,这岂不就是一网打尽、“竭泽而渔” 了吗?其实,这是把 网络当成涵盖一切史料之“泽”0 网络当成涵盖一切史料之“泽” 0事情真是如此简单而便利吗? 恐怕这“捷径”有用于一时,却妨碍了治学者走上看似迂曲而实 际最有效的正途。网络不是无用,但人脑应该先于电脑而动,电 I?应该协助人脑为用,千万不能以电脑取代人脑。治史尤其如此。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陈垣先生所说的“泽”,就是治史者所必需的史料或史源, 它们汗牛充栋,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水泽或海洋呈现在我们面前, 初看时简直无从下手。当然,查看目录著作中的史部目录,或者 上网检索,都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可是,史学研究的 发展自然也必须有其横向扩充(博大)与纵向深入(精深)的要求。在 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有能力看清自己研究所需的史料或史源之 “泽”的内在结构及其与外部水源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的“泽” 首先是具体、明确而有限的,从而是可以“竭”的,在此限度之 内是可以“竭泽而渔”的;再则,这样的“泽”又并非一潭死水, 只要能看到它与外部的关联,就可以不断向更广阔的领域深入发 展。可见,陈垣先生所提倡的“竭泽而渔”不是随意说的,而是 把史源学中“文”与“献”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看透彻了,并且 在自己史学研究实践中深有体悟之后才严肃提出来的。张之洞说, “牵连钩考,其益无方”;从已知之书、已知之人寻探未知之书、 未知之人,“自可因缘而知之”。这几句话可以说是被陈垣先生看 透了、用活了。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4 4 第9 第9章扩

文档评论(0)

梦幻飞迷0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