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艾滋病 课件:艾滋病.ppt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艾滋病 课件:艾滋病.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供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艾 滋 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截至2017年4月30日, 全国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患者699 471例, 报告死亡216 727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08 273例, AIDS患者291 198例。由此可见, 我国AIDS疫情仍十分严峻。 易感人群 MSM人群的HIV感染率在我国持续上升, 国家卫计委评估该群体感染率为7.7%, 占每年新增感染的四分之一以上。 2014年数据显示PWID人群HIV感染率约为6%。我国实施相应措施以减少注射性HIV的传播。截至2014年底, 我国共有28个省份设立了美沙酮诊所, 服务人群约为18 400人次, 使得接受美沙酮人群的HIV阳性率略微下降。但部分省份的HIV注射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 例如69%的注射感染患者来源于广西省。 青少年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HIV易感人群, 2015年14.7%的新发感染患者是15~24岁的青少年 (男性占95%) , 该人群中新发HIV感染的同比增长率约为35%。因此, 针对年轻一代进行HIV健康教育并提供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艾滋病(AIDS ) 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在AIDS病人中分离得到 两种类型的HIV: HIV-1是美国、欧洲和中非的最常见类型, HIV-2主要在西非。 HIV-2的基因组和HIV-1仅有约 40%~50%的同源性。两类型引起的病变相似。足够的证据 显示人类HIV来源于非洲黑猩猩。 首次感染人体的时间大约是50年前 发病机制: (1)HIV感染CD4+T细胞: HIV-gp120 + CD4+T细胞膜上 CD4R+趋化因子受体CXCR4→→HIV- RNA进入细胞内→→前病毒DNA→→整合人宿主基因组→→产生新的病毒颗粒→→逸出CD4+T细胞 →→CD4+T细胞破坏 (2)HIV感染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 10-50%被感染HIV-gp120 + MC-CD4R + 共受体CCR5→→HIV进入细胞。HIV-Ab+MC-Fc受体→→HIV进入细胞 →→大量复制→→储存、释放 HIV感染机制 传染源: 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HIV存在于单核细胞、血浆,精液,唾液、尿、泪液、乳汁、脑脊液、淋巴结、脑组织、骨髓和宫颈阴道分泌物中 传播途径: ① 性传播(70%):同性恋、双性恋男性占60%,异性性传播3/4 有报道人工受精可传播HIV 此外口肛接触、口对口接触及口对生 殖器接触都可起到传播作用 ② 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输血制品较输血感染HIV的危险性大,因输血制品由2000-5000人提供的混合血浆浓缩而成 ③ 注射针头或医用器械等传播 静脉注射吸毒者感染HIV占18%, 异性恋HIV感染人群中占60%, 医用器械若消毒不严。 ④ 围产期传播: 垂直传播;分娩时粘膜接触、哺乳等 ⑤ 器官移植、职业性感染、医源性感染 (二)病变 1. 免疫学损害的形态学表现 早期: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活跃,髓质有较多浆细胞; 中期:滤泡网状带开始破坏,血管增生,副皮质区CD4+T细胞进行性减少,代之浆细胞浸润 晚期: 一片荒芜,LC几乎消失殆尽,生发中心几乎全由CD8+细胞所替代,淋巴滤泡和副皮质区无法区分,巨噬细胞相对增多,最后淋巴结结构完全消失 胸腺、消化道和脾脏淋巴组织萎缩,但大多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 AIDS早期淋巴结病变 AIDS中期淋巴结病变 AIDS晚期淋巴结病变 2. 感染: 多发性机会感染是本病特点之一,在一个病人体内可有多种感染混合存在,特别是一些少见的混合性机会感染 感染范围广泛: 以中枢NS、肺、消化道受累最常见 卡氏肺孢菌肺炎 3. 肿瘤: NHL:在AIDS病人中发病率增高 ● CNS原发性NHL常见 ● 未分化型(小无裂细胞性)多见 ● 绝大多数是B细胞来源 ● 淋巴结外发病率高,病人年轻,预后差 ● 一部分病人可能与EB病毒有关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