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的楼兰古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发现楼兰 1900年3月下旬。斯文·赫定的探险队从罗布荒原的水源地六十泉(“阿提米希布拉克”)出发,由北向南穿越荒原。3月28日下午3点,经过了一处古代佛教寺院遗址,队伍做了短暂停留,继续前行。 图2-2-2 发现了许多中文文书的“三间房”图2-2-1 楼兰遗址一角傍晚宿营,驼队“ 图2-2-2 发现了许多中文文书的“三间房” 图2-2-1 楼兰遗址一角 1901年春,赫定回到了这一带。1901年3月3日。穿越一片低矮的土垄时,步履蹒跚的骆驼突然止步,停在一个挡住去路的庞然大物面前,这是巨大的佛塔,佛塔脚下,气势恢宏的古城分布在一道运河两岸。古城如同中了魔法而睡去,异样的沉静使赫定为之震慑,似乎城中居民刚匆匆离去,他们就接踵而至了。一辆马车的巨大木车轮才修补完好等待重装,一栋房舍荆门半掩似乎主人知道有远客将临……除佛塔,古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物是由四堵厚实的墙壁分割成的三间房屋。后来,佛塔成了古城象征;那建筑物则被称为“三间房”,此地出土的重要文物大都出自“三间房”墙脚下一处有两千年历史的垃圾堆。 从楼兰古城的发现开始,探索楼兰文明之谜成了20世纪的世纪话题。至今,LOU-LAN不但是使用率颇高的英文词汇,罗布泊以及楼兰王国,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章节,在日本就连小学课本里也有关于楼兰的内容。 前几年,外国学者用三维动画恢复了楼兰古城的原貌。用电脑制作的古城相当生动,特别是那条横贯城市的运河——孔雀河,但动画展示的城市风格与我的想象迥异。楼兰在公元5世纪就废弃了,除了佛教,它不可能有别的文化内涵。楼兰王国是西域古国,有发达的文明,但具体到楼兰古城,当然是华夏文化在西域的结晶。“复原”楼兰古城,在斯文·赫定、亨廷顿、斯坦因、桔瑞超们生活的20世纪前半期根本不可能,它应该体现出楼兰考察的一系列成果,应该与21世纪新的研究走向一致。所以,我们必须回到源头上去,不但要追溯楼兰的发现经过,还要重新梳理楼兰研究史。 1902年赫定回到瑞典,立即将古城出土的文物交给德国的汉学家们(先是康拉第,以后是赫尔曼)进行研究。人们不大知道的一个事实是,他们的研究曾得到了当时在德国的中国学者蔡元培的协助。研究结论一出,学界为之震惊:在这流沙覆盖了十几个世纪的古城找到的木简和残纸上都出现了此地的汉文地名,它就是见于《史记》、《汉书》的丝绸之路重镇楼兰。这是西部探险发现第一次在辉煌史册中找到了出处依据。 康拉第出版了《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的文书与其他物品》一书,但他的去世使工作出现了暂短中断。很快,研究由赫尔曼继续做下去。上世纪30年代,第一部关于楼兰与丝绸之路的著作《楼兰》问世。《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的文书与其他物品》与《楼兰》都曾译成多种文字,惟独没有中文版。 事实上在这之前很久我就知道,《楼兰》在六七十年前就已经译成中文了,但译稿下落不明,所以不为人所知。 1968年,我到新疆“接受再教育”,临行前,向父亲的挚友冯至伯伯辞行。冯至伯伯是我自幼就熟悉的长辈,冯伯伯、冯伯母对我情同父母。知道我要到新疆去,冯伯伯送了我一本书,那就是赫定的名著《亚洲腹地旅行记》(又名《我的探险生涯》)。这本书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十余年的“接受再教育”的艰难生涯。1981年我与冯伯伯一起谈楼兰探险与彭加木,当时他告诉我,冯伯母(姚可崑教授)在20世纪前期曾应人之请将赫尔曼的《楼兰》从德文译成了中文,译稿交出后,就再无下文。 2003年,冯伯母以百岁高龄去世。追悼会后冯至伯伯的长女冯姚平告诉我,她在母亲遗物之中找到了一部不完整的《楼兰》译稿,这种失而复得让我激动不已,因为这是双重意义上的发现。经过努力,特别是请高中甫先生将冯伯母遗稿阙失的部分翻译完成,楼兰发现史与研究史上的第一部专著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姚可崑、高中甫所译《楼兰》,对于探索失落的西域古代文明具有特殊的意义:迄今为止它是关于楼兰的标志性(或说阶段性)成果;它必将引起更多、更深入的对楼兰王国的考察与研究。它是连接我们与斯文·赫定之行的桥梁,它将引导我们再次推开古城楼兰的大门。 发现楼兰,是20世纪新疆探险发现的开端。读赫尔曼的《楼兰》,等于回到了发现楼兰的现场,每一个想对楼兰、对新疆古代文明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的人,都不应错过这本书。(本文图片均选自《楼兰》一书。)《楼兰》[德]阿尔伯特·赫尔曼著,姚可崑,高中甫译,新疆人民出版社 摘引自:《光明日报》2006-06-13 05:10(杨镰) 楼兰之死 楼兰是汉代时西域的一个国家,是当时“丝绸之路”上繁华一时的著名都市,可是后来被风沙掩埋了。 1900年,人们在罗布泊附近的茫茫沙漠中,发现了楼兰的遗址,楼兰之谜被逐步揭开。透过残存的古城布局、古塔、佛寺、墓地、烽火台、古水道等遗址、遗迹,依稀可见当年这块绿洲的繁荣景

文档评论(0)

马家沟里的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