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三卫社区”过渡房老人归属感提升项目设计.docx

(正文)“三卫社区”过渡房老人归属感提升项目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期刊毕业论文 仅供参考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勿用作商业用途 一、服务方案概述 三卫社区过渡房的老年人都是家庭养老,老年人们对经济、物质的需求不高,每月政府发放的生活费或退养金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老年人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三卫过渡房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认识并接受社区养老服务。据笔者参与社区老人活动和与老人交流的情况来看,很多老人对这种现代气息浓厚的社区并没有强烈的感情。于是笔者猜测,造成老年人对社区归属感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对社区的了解程度不够,以及在社区管理和社区参与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到老年人的作用。 本活动方案充分运用小组工作等社会工作手法,针对社区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这一问题进行设计,通过制定公约逐步实现邻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为恐老惧死的老人开设健康讲座和子女与老人的双向交流会,还可以举行一些体育运动类的趣味小比赛,转变老人抑郁的心态,对生活能充满美好的希望。另外还可以组建卫生检查自治小队,让老人有自己的家园自己守护的意识,同时赋予了老人检查的权利,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最后开设做棉鞋公益课堂,邀请不会的老人并且有兴趣想学做手工的老人向会的老人学习,既让指导他人的老人拥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也让不会的老人学会一项技能,提高自信心,更让所有的老人增进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感情。项目旨在拓展老年人社区关系网络,挖掘其在小组中的参与能力,加深老年人对社区的认识,最终实现老年人社区归属感的提升。 二、界定及分析问题 (一)理论层面的问题分析 1.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我国学者费孝通、吴文藻、吴景超和等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究过社区归属感。随后社区归属感这一问题就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大部分都是通过对具体社区进行实证调查,然后进行比较研究和回归分析等。对社区归属感产生影响究竟有哪些因素,不同的社区调查分析有不同的结果。 Gerson(1977)写到,社区中的人际关系网络,例如他们是否与亲友住在同一个社区,或者他们是否与邻居保持密切联系,将影响居民是否愿意生活或离开社区。张桂蓉和程伟(2006)对长沙市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调查证实,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与社区归属感密切相关。 良好的人际关系倾向于形成对社区的社区归属感。 单菁菁认为居民对社区进步的认知程度是对社区归属感影响显著的另一个因素,居民的社区进步意识与社区归属感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 居民对社区进步的意识越高,他们对社区的未来和对他们的社区意识就越自信越强:相反,居民对社区进步的意识越低,就越容易产生不满和失望,对社区的归属感越弱。 卡萨达(Kasarda)和贾诺威茨(Janowitx)(1974)认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与其社区归属感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格尔森(Gerson)(1977)等人认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社区归属感呈正相关关系,因为“经济地位和年龄影响居民本身在其社区的独立性以及参与其整个社区与地区活动的机会”。 2. 归属感对老人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影响 (1)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尤琳(2007)认为老人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时候由以工作中心向以家庭中心转变;由工作驱动型向享乐驱动型转变:由对象的多变性向对象的稳定性转变,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单菁菁(2003)认为家人、邻居在老年城市居民社区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与其他城市居民相比,社区内的人际交往在老年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3)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Bailey(2005)研究发现通过归属感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稳定的人际支持,从而满足了人的一个基本需要。Melissa(2006)对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归属感和老年人生存意义量表的家庭责任、生活信念、与孩子的接触频率等分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徐坤英(2008)归属感是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3. 关于拆迁失地人口安置问题 葛永明(2008)认为,完善失地拆迁人口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应包 括失地农业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法律援助和提供教育和培训失地农业人 口的机会。 许勇军(2007)失地保障基金的出资,应该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分担。对失地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还可以享受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样的福利援助政策。 宋滨文(2009)指出,为了采取拆迁失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健,法律援助,以弥补农民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将拆迁失地人口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失地农业人口和力量的培训力度;探索长期制度性保障,保障失地农业人口的利益。 4. 对拆迁安置老人及社会融合的研究 何方方认为老人们拆迁后之后,在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过程中有了不同的选择,因此获得了不同的生活机遇,在经济

文档评论(0)

考证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行业协会证书、职称评审、期刊专利发表、学历提升、文章指导,全国一站式平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