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7.范进中举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 把握小说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 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1. 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 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题目导入法。请同学们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明确:人物——范进;事件——中举。 进一步提问:课文题目反映了我们古代何种现象? 明确:科举制度。 二、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 1.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 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 到清朝光 绪二十七年( 1906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2.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名生员。 秀才:生员肄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 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 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 取中后称为贡士, 第一名称为会 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 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三、介绍作家作品。 1. 吴敬梓, 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 号粒民, 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 代表作 《儒 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 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 29 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 人生的唯一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 近房中不少人觊觎其遗产, 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 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 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 他饱尝了世态炎凉, 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 看清了清 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正因为吴敬梓的个人经历, 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 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 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 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 恶劣的社会习气, 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 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 18 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四、梳理情节,复述故事。 1. 梳理情节。 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文, 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结构, 并简要概括出其内容。 课文主要分为两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 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中举后喜极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2. 复述故事。 要求学生通过自我复述、 同桌间相互复述的方式, 将故事用现代汉语复述出来。 要求学 生在复述时思考: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3. 归纳变化。 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1****9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