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知识}坚持到最后就是最后的胜利者.pdf

{经营管理知识}坚持到最后就是最后的胜利者.pdf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营管理知识}坚持到 最后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谁是后配额时代的赢家? 纺织品配额制的终结带给中国纺织企业的兴奋十分短暂。美国与欧盟最近相 继舞动的“特保大棒”意味着原先的担心可能成为现实。当前,“ 大棒” 虽然还 没有真正落下,但其效应已然显现。   据了解,由于受到美欧“特保” 的影响,许多欧美客商已经纷纷将下半年 的订单转到了印度、孟加拉国等地,由此导致了中国的一些纺织品下半年订 单悬空。而在前不久举办的第 97 届广交会上,前来洽谈纺织服装生意的美 欧客户明显减少。所有这些暗示着中国纺织品企业下半年的日子将不好过。 而且,展望现状和未来,中国真的是纺织品贸易的最大受益者吗?中国纺织 业在全球的利益分配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谁才是纺织品后配额时代 的赢家?   “特保”效应还将持续   此次美欧针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的“特保”行动,动作之快令业界人士大跌 眼镜。目前,引而未发的“特保大棒” 已刮起阵阵阴风。不久前举办的广交会 纺织品服装产品成交额比去年秋交会下降 1.56% ,比去年春交会下降1.68% 。 尤其是可能受美国和欧盟设限的针棉服装和化纤服装成交额的下降幅度都 超过 10% ,预示着中国纺织业下半年局面日渐严峻。   美欧“特保大棒” 的依据来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署的工作组报告 书中的242 条款。这一条款的具体内容是:“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 2008 年 12 月 31 日止,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一旦给进口成员造成市场扰乱,则该 成员可以提出磋商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收到磋商请求后,中国应主 动控制相关产品的出口数量。如磋商不能达成一致,则上述限制应继续,但 实施期不得超过一年。”该条款还规定,在一年期限结束后仍可重新实施以 上程序,直到 2008 年 12 月 31 日所有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措施全部废止。 这意味着,中国纺织品在未来的 3 年半时间里,将随时可能遭遇限制。   中国不是最大获利者   按照美国纺织业制造协会提出的一份名为《中国威胁世界纺织品和服装 贸易》的分析报告认为,配额取消之后的2005 年,中国的纺织产品在全球 市场将上升至 50% 。果真如此吗?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纺织品占 全球市场的 25% ,如要在一年中达到50% ,将受到中国纺织业耕地、棉花 种植面积等资源因素的制约。很显然,欧、美过分夸大了纺织品配额取消因 素对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作用。   那么中国是否从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中获利呢?这不应看配额取消后 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的大幅增长,而要看利润是否比配额时代增加。 以对美国出口为例,2000 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纺织品服装 60.20 亿美元,其中 配额收入约占 1/4 到 1/3 。如以1/4 算,则中国当年的纺织品配额收入约一五 亿美元。2005 年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纺织品配额收入随之消失。如果按 5% 的纯利,中国要出口美国300 亿美元才能创造一五亿美元的纯利。而要达到 此出口量,中国肯定要付出比配额时代多得多的代价,如贸易争端、反倾销、 与其他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的竞争和冲突、资源消耗、能源消耗问题、环境污 染问题等等。   即使没有这些因素,中国纺织企业也未必大规模获利。纺织配额取消后 带来的较大量的出口增长,是以低价出口为代价的,企业获利只是整个利润 空间中的很小一部分。经验表明,国际纺织品采购价值链中,我国纺织品生 产商只能拿到 10%的利润,90% 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 零售商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大多被进口国垄断。因此,欧、美采取不符 合世贸组织规则的隐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剑指中国,显然是一种缺乏强有 力证据的单边行为。   利润被谁拿走   中国纺织品与美欧贸易近两年中似乎总在摩擦中穿行。其间当然有贸易 保护主义的作祟,但中国纺织企业也有反思的必要。   资料表明,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利润空间只有 2%~5% 。而除了棉价等 原料飞涨外,能源短缺,企业管理、经营水平不高,治理污染成本增加,产 品缺乏技术含量等因素,正在冲抵中国劳动力低廉的优势。虽然后配额时期 的最初几年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或许会有更多增长,但这些增长仅仅是数量的 增长,而与此相伴的肯定是单价的下跌。   不错,中国的纺织服装品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他人不可比拟的竞争力,但 这种力量却缺乏强大的技术与品牌支撑。而且,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低 附加值的“优越的地位” 已产生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的局面。   同美欧纺织品服装相比,中国产品档次、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都要远逊于 人。2004 年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