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doc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 ——以山西省为例 摘 要:本文选取典型的资源大省、经济小省、污染大省——山西省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通过散点图相关分析,发现资源察赋与第二产业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关关系不明显。山西省呈现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产业结构失衡比较严重。结合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通过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有产业的升级,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改善环境状况,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资源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增长[1]。但二战以后,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增长非但没有呈现应有的快速增长,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相比之下资源匾乏的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等地区其经济增长却引人注目。这种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慢于资源匾乏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现象,在国际经济学界被称为“资源的诅咒”[2]。 “资源的诅咒”现象不但在国际间存在,在我国也存在。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反而不如资源匾乏的东南沿海地区。而且在我国资源禀赋地区往往还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退化的“落后型环境问题”,而且同时还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发达型环境问题”。我国资源禀赋地区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的双重问题。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表明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下,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联系的桥梁,又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具有较好的煤炭资源察赋,但经济却属于欠发达地区,并且该省的环境质量之差全国闻名,在2006年山西省多个项目受到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3]。 1.2 研究方法和意义 本文选取山西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关系。通过对典型的资源大省、经济小省、污染大省——山西省的实证研究,以探索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山西省概况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故名山西。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3571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3山西省资源享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实证分析 3.1 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 山西省二十五年来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增长迅速,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108.8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4121.18亿元。产业结构变迁中,一、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快。2001一2006年,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8.4%、8.5%、8.5%、7.7%、6.3%和5.8%,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6省中一直位居末位。2001年,山西省第二产业比重为47.1%,只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在中部比位居第2的河南高1.7个百分点。2002年开始,山西省二产比重逐年上升,2002一2006年分别达到48.8%、51.3%、53.8%、56.3%和57.8%,分别比国家高出4.0、5.3、7.6、9.0和8.9个百分点;在中部6省中,山西省二产比重始终位居第1位,比位居第2的河南高出2.9、3.1、4.9、4.2和4.0个百分点。2001年,山西省服务业比重达到44.5%,是1978年以来的最高点,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位居第1。自2002年开始,随着二产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比重空间受到挤压,2002一2006年服务业比重分别为42.7%、41.2%、38.5%、37.4%、36.4%,6年间下降8.1个百分点,下降的速度快于第一产业。山西省服务业比重从2003年开始一直位居中部6省第4位。 山西省不同产业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大小,可以从图3一1看出。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二十五年间的增加值几乎没有变化。通过数据、图示的分析,我们发现山西省的第一产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第二产业一直处于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