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鼓浪屿上 50 个民国别墅及别墅背后的故事
1、菽庄花园 :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
林叔臧祖籍福建龙海角美,先辈迁居台湾淡水,在那里建有
一座宏伟绮丽的花园 --- 板桥别墅。 1895 年,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叔臧的父亲不愿当亡国奴,愤然举家迁回鼓浪屿。林叔臧热心实业,提倡公用事业,资助公益事业。随着年岁
渐长,乡愁倍增, 他决定选藏址建造一座花园, 寄托对“板桥”
以及台湾的怀念。 1913 年聘名师巧匠, 建造菽庄花园。 1905
年林维源去世,林尔嘉继承父业。 1913 年,他为怀念台北板桥故居,选定鼓浪屿金带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
仿造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乃主人“叔臧”的谐音,也是“稻菽主人庄园”寓意,因为林尔嘉
的祖先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台湾的。他花 1 万银元的“润笔”
费,请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题写“菽庄”园匾。 林尔嘉对花园的结构布局精心设计,力求再现台北板桥别墅的风貌,又
具江南园林的韵致。花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听浪阁、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
楼、小兰亭等十景,小巧别致,自成一格。 1945 年抗战胜利后,由于思念家乡和亲人,林叔臧返回了台湾, 1951 年林叔臧在台湾逝世。 1956 年 7 月 1 日林叔臧的亲人把花园献给国家, 成为公园。 菽莊花園設有 藏海 、補山 各五景,
未及一一尋訪,但行走於山壁步道眺望大海的確是心曠神怡,
林 爾嘉以此方寸隙地創造出了大千景觀,真是台灣之光。
~~~~~~~~~~~~~~~~~ 2、琴海莊園
走出畫廊旅館,繼續往上走,兩旁是墓園,接著到最高處,
是棟洋樓。 外面掛著牌子,寫重點風貌歷史建築,雞山路
18 號(安獻堂 ),建於 1934 年。雞山路 16 號是殷承宗宅, 建
1924 年。殷承宗是有名的鋼琴演奏家,他父親是新加坡華僑 ,在此興建別墅。他的姑丈林文慶是廈門大學校長,在鼓浪嶼也有別墅。~~~~~~~~~~~~~~~~~
3、杨桃院子
杨桃院子·花园式咖啡旅馆, 位于鼓浪屿著名的安海路上, 这条以本省晋江市安海镇入名的小路,浪漫恬静,幽然古朴,集中了岛上许多风貌老建筑,旅馆紧邻杨家园与昔时英华书
(现二中 ) ,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八卦楼、番婆楼、三一教堂等近在咫尺。旅馆后院主楼红砖老别墅“承主纪念楼”,为旅菲华侨祖产, 1988 年重
建 ~~~~~~~~~~~~~~~~~ 4、亦足山庄这就是传说中的笔山路 9 号(亦足山庄) ,原主人同安籍越南华侨许涧,建于 1920 年代。据说许涧经商致富后加入法国籍,到鼓浪屿建此别墅, 还特别在花园里的巨石上镌刻“亦足山庄”四个字以铭志,表示这辈子有了此别墅就知足了。走在幽静
狭小的笔山路,远远就被它气派的门楼吸引。别墅正面有貫
穿三楼的希腊圆柱,两旁二三楼的窗饰是突起的双拱窗框。
~~~~~~~~~~~~~~~~~ 5、观彩楼
走到筆山路高處,有棟完整卻荒廢的獨棟別墅,這是觀彩樓
(筆架山 6 號 )。因為位於高處,可以觀賞到雲彩,故名之。
觀彩樓建於 1931 年,是來鼓浪嶼建築碼頭的荷蘭工程師住
宅。幾經轉手,屋主曾在 1980 年代將它改為旅店,可惜經
營不善而關閉,從後面窗戶頹圮來看,已經荒廢很久。我在
想如果是現在整修成旅店,以鼓浪嶼眾多遊客來看,一定可
以經營的很好。
~~~~~~~~~~~~~~~~~ 6、海天堂构:华人
对洋人发泄的建筑 海天堂构是鼓浪屿上惟一按照中轴
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是菲律宾华侨黄秀购得租界洋人
俱乐部原址所建。 黄秀于 1859 年出生于晋江深沪,他
后来到菲律宾去谋生,经过 20 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富商。
1899 年,黄秀回国后定居鼓浪屿。上世纪 20 年代初,黄秀
与同乡建造了五幢对称的中西合璧楼群,在楼群正门的门楼
横匾上书写“海天堂构”四个大字,以示楼群规模宏大。海天
堂构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
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这种中国屋顶压住西洋主体的建
筑,据称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一种发泄。 别墅建成之后,
黄秀住在中楼, 1935 年,黄秀将其中一幢别墅卖给印尼华
侨李传别。 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海天堂构曾经作为鼓
浪屿区政府所在地。作为鼓浪屿上最时尚精致的老别墅文化旅游新景点,海天堂构堪称厦门的新天地。這個「涼亭」是
挑高的藻井,中間立有觀世音菩薩雕像, 1958 年這棟樓成為區政府,觀音像被請出。
~~~~~~~~~~~~~~~~~ 7、天主堂
鴉片戰爭後廈門成為通商口岸, 1844 年英國人首先在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鼓浪嶼建立領事館,並吸引十餘國列強跟進,
鼓浪嶼因此成為了公共租界,不少華僑 豪商基於治安或炫
耀虛榮的心理 , 也紛紛在此購地置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