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其体诵其词寻其志-《陋室铭》教学设计.pdf

识其体诵其词寻其志-《陋室铭》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识其体 诵其词 寻其志 -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及工具书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把课文按照诗行的形式抄写, 大致读懂课文, 并找出对偶的文句、 韵脚, 以便背诵。 【教学设想】 1. 在不断积累文言词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中韵文的能力。 2. 积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体——铭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 2. 探究使用典故、化用经典在揭示作者的价值取向方面的好处。 【教学重点】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 探究使用典故、化用经典在揭示作者的价值取向方面的好处。 【教学难点】 作者的处境与文中透露出的感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陋室铭》是被 “气”出来的。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 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 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 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 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 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 吩咐衙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 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 环境也还可心, 刘禹 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 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 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 实在欺人太甚, 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 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 检查课前自学情况 字词 提出的疑问 3. 展示学生分行抄写的课文。 二、朗读课文 1. 展示分行抒写的课文 ppt ,标明韵脚,体会韵律。 请同学朗读,大家点评,指出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2. 齐读课文,教师、学生轮流读课文。 反复朗读后,结合自读时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初读这篇文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 明确:从整体感知中可以知道作者的情感是自持的,很为自己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陶 醉;了解其中的原因先要了解作者,知道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解读文本。 三、课文讲析 1. 题目是《陋室铭》,作者的“室”到底陋不陋呢? 明确:全文反向立意,不写陋室之陋,而写陋室之不陋,一步步论证了陋室不陋的原 因—— “惟吾德馨”, 陋室之不陋实际上是对陋室主人品德高尚的颂扬, 表明了自己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文写于作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遭贬谪期间, 能表现出这种情 操实难能可贵。 2. 作者的思想是否存在矛盾? 明确:《陋室铭》是作者积极参加政治斗争失败后而又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产物。 刘禹锡本是个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 从在朝廷担任监察御史到身居陋室, 自然是苦衷 难言。因此在《陋室铭》中思想矛盾也依稀可见:一会儿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一会儿又将自己身居陋室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比,看得出作者仍不甘寂寞。 《陋室铭》既有作者不羡慕富贵荣华、不与当时腐朽的权责同流合污、重视自身的思 想修养的积极一面,也有自命不凡、清高脱俗的消极的一面

文档评论(0)

wyl1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