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苦读成宗师名人故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韩愈苦读成宗师名人故事 公元 768 年,太行山脚下,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韩庄,诞生了一个婴儿,他就是唐朝文学 史上的一代文坛宗师,政治上多有建树的大思想家韩愈。 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坛宗师,是和他从小刻苦读书分不开的。 韩愈,字退之。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韩仲卿,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的大哥韩会,不仅善于言谈,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官为起居舍人。就连他的大嫂郑氏,也是精通史书,能诗善文。韩愈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可谓幸运至极。不幸的是,当他刚刚三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他只好跟着嫂子过日子。 韩愈从小聪明过人,嫂嫂郑氏温和贤良。嫂嫂见韩愈聪明伶俐, 便教他识字。 开始,每天教他学十个字,他都能记得住;过了几天,嫂嫂每天教他上百个字, 他也能记得住。 嫂嫂感到吃惊, 为了测验一下他的记忆力到底有多强, 一天教他 上千字,他仍然记得清楚。 嫂嫂高兴地对他的哥哥韩会说: “小退之记忆力这么 好,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也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啊!” 韩会道: “看来能兴旺韩家门庭的, 就是这个兄弟了。 你一定要对他严格要求,尽快把他培养成才!” 为了激励韩愈刻苦学习的志向,嫂嫂经常给他讲历史上苦读成才的故事 。 这一天,嫂嫂在教他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向他讲了屈原如何被放逐写《离骚 》,孙膑如何被庞涓挖去膝盖骨后修《兵法》的故事,对韩愈的启发很大,他激动地流着泪对嫂嫂说: “请嫂嫂放心, 我一定长志气, 像他们那样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从此,他在嫂嫂郑氏的指点下, 学诗读史,手不释卷,昼攻夜读,废寝忘食。嫂嫂对他的关心照顾也是无微不至, 每当他晚上读书的时候, 都一直陪着他, 比亲生母亲还要尽心。韩愈理解嫂嫂的良苦用心,对嫂嫂很是敬重,感情很深。他 对嫂嫂的感情,后来在《祭郑夫人》一文中说得很清楚: “有死而生,实为嫂恩。”意思是说,我韩愈在幼年失去父母的情况下,能够活下来,实在是嫂嫂的恩德。这的确是肺腑之言。 就这样,韩愈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读完了《诗经 》、《尚书》、《史记》、《后汉书》等几十部经典著作,并且能写诗作文章了。 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韩愈苦读勤学之际,在他十岁那年,家中却遭到了一场横祸: 宰相元载被皇帝杀死, 韩愈的哥哥韩会因和元载平时有交往,也受到牵连,被降职到韶州(今广东韶关市一带)做刺史。 由长安到韶州,三千多里路。韩会带领全家一路长途跋涉,昼行夜宿,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韶州。谁料到韶州仅仅住了两年,韩会也病死任上,于是,韩愈又和嫂嫂一起,护着哥哥的灵柩返回故乡。 韩会的去世,对韩愈和嫂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横祸的打击,艰难的经历,也使韩愈那幼小的心灵变得沉重而成熟了,他暗下决心:发愤读书,早日成才,分担嫂嫂的重担,不辜负嫂嫂的殷切希望。 从此,他每天五更起床, 先到院中做一遍名叫“八段锦”的体操, 然后回到书房,一天足不出户。他读《论语》,读《孟子》,读《诗经》,读《易经 》,遇到困难,反复诵读,仔细琢磨,实在弄不懂的,去问嫂嫂,嫂嫂也不懂的,再问他人,直到学懂弄通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 韩愈又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 到十四五岁的时候, 就精通了诸子百家,诗文也有了很大名气。 有一天,嫂嫂郑氏看了韩愈写的诗,对他说:“你的诗文已经写得很好了, 但还没有达到出神人化、 炉火纯青的境界。 咱们这里毕竟是个小地方, 真正有学 问的人不多,我看你还是去洛阳、长安看看吧,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如果去 学习一段时间,我相信你的诗文会有大的进步。” 韩愈早就想外出求学, 只是因为担心嫂嫂无人照顾, 才不忍开口, 今见嫂嫂如此一说,非常感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流着泪说:“多谢嫂嫂成全,兄弟远去,您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我学成归来,再报答嫂嫂。” 第二天,他便带上行装、书童,告别家人,踏上了去洛阳的路程。 到洛阳后,为了有利于学习,他没有住在亲戚家中,而是在一个僻静之处,租了两间茅屋住下,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穿粗布衣,每日只吃两餐,读书学习却常常到三更才休息。寒冬腊月,他舍不得生炭火;砚台里的墨结成了冰,他就用嘴呵呵,等呵化后再写;手冻僵了,搓一搓,继续写作;读书读得口干舌燥,喝口热水,继续苦读揣摩。 就是在这里, 他仔细研究了先秦两汉古文和南北朝时的骈体文,将两者加以比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公元 793 年,京师考进士,韩愈前去应试,以能诗善文之全才,被宰相陆贽录取为第一名。这年,韩愈二十六岁。从此他走上仕途,先后任宣武节度判官和宁武节度判官;不久,迁监察御史,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的诗歌 自成一派,是古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唐代著名的散文 家,为一代文坛宗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的第一名。 公元 824 年韩愈病逝,终年五十六岁,有诗赋杂文 等四十卷流传于后世。

文档评论(0)

131****85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