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纽约: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
纽约总部经济概览
纽约是目前举世公认的国际城市,也是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这座国
际大都市的竞争优势和独特魅力来自于它在银行、证券、保险、外贸、咨询、
工程、港口、新闻、广告、会计等领域为美国甚至全球提供的优质服务及其由
此奠定的难以取代的国际地位。这里不仅云集中了全球相当数量的金融机构,
特别是外国银行及从事金融交易的其它公司,而且也是世界最大跨国公司总部
最为集中之地。在财富 500 强中就有 46 家公司总部选在纽约,而美国其他任何
大城市都不能与其相比,如芝加哥和休斯顿分别只有 15 家,只及纽约的 1/3,其它大城市更不能与纽约相比。纽约制造业总部云集,与其发展形成了配套的
新型服务业。在纽约,有法律服务机构 5346 个,管理和公关机构 4297 个,计算机数据加工机构 3120 个,财会机构 1874 个,广告服务机构 1351 个,研究机
构 757 个。纽约有制造业公司有 1.2 万家,许多全球制造企业都在这设立了总部
机构(如洛克菲乐中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可以从表6-1
反映出来),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纽约经济结构变迁与总部经济形成
在纽约的早期发展史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制造业、商贸业的蓬勃发展使
它由 1615 年的货栈迅速崛起为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心。 1820 年,纽约市的人口超过费城成为全美第一大城市。到 19 世纪末,纽约又成为美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以及广播中心和金融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纽约不仅发展成为经济
功能十分齐全的综合性大都市,同时逐步确立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工业部类相当齐全的产业格局。这是其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的重要保证。也正因为此,纽约的中心地位在几经波折和战争破坏后仍然维持下来并不断强化,在美国确立今天全球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结构在地理布局上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
其一是东北部、中西部城市的衰弱,城市中心区减少、地位下降与 “阳光带 ”城市① 的崛起;其二是郊区化的长足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向。然而,同样位于东北部的纽约市却独领风骚。尽管整个城市也曾出现过由盛及衰的趋
势,但其市中心区一直在努力扭转当时的颓势,经过一系列及时的经济结构变
1 / 8
革和调整之后,纽约市原有地位再度复兴,并且日渐巩固。探讨二战后纽约市经济结构和经济地位的变化,揭示二者的内在联系,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并理解这座世界头号大都市总部经济形成深刻背景和发展历程。
纽约经济结构变迁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战结束后不久到 70 年代中期,尤其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纽约的产业结构则出现了制造业的急剧衰弱与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崛起的双重变化。 60、70、80 年代这里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分别减少了 9.2 万人、 18.1 万人、 26.7 万人,下降率分别为 9%、19%和 35%。显而易见,纽约制造业的衰弱在逐年加快。
在这一过程中,损失最为惨重的首推服装制造这一纽约传统产业制造部
门。该行业在 1950-1980 共有 20 万人失业,占纽约制造业失业人口总数的五分
之一。自 1980 年以来,该行业就业人数减少了 60%。与制造业的衰弱、就业人口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产业,尤其是其中的金融、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
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迅速增加(见表 6-2)。就全美而言,从事采矿、建筑、运
输、制造业等第二产业的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从
1945 年 53%1
下降到 1975 年的 35%,而同期就业于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则由 47%上升到 65%。标准的第三产业部门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即
“ FIRE)”在纽约市的地位变化集中服务业在该市崛起的状况。从 1959 年到 1969 年。就业于纽约 “FIRE的”人口增长 22.8%,占纽约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则由 1959 年的 10.8%上升到 1969 年的 12.3%。
第二阶段是 70 年代中期至今。其特点是,制造业和消费者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生产者服务业在产值和就业份额上超过了传统的消费者服务业。另据 Ewers等(1986)对 1951~1981 年伦敦消费者服务业的分析,运输、销售、电力、供水及杂项服务的就业人员,分别从 42.03 万人下降到 37.4 万
人,从 61.74 万人下降到 44.70 万人,从 8.5 万人下降到 4.5 万人和从 61.2 万人下降到 45.1 万人。表 2.2 同时也表明,在纽约的第三次产业内部,消费者服务
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而生产者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动力,并推动着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进而实现第三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煤矿供电设计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示例.pdf VIP
- 脑卒中后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ppt VIP
- DG/TJ 08-2451-2024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pdf VIP
- 2025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word文档)完整版.doc VIP
- 绿色建材应用计划与措施.doc VIP
- 2025年下半年扬州大数据集团公开招聘3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练小题刷大题提能力:专题 02 建议信 (应用文写作)(解析版).docx VIP
- [轨道交通 客车电气装置]塞拉门.pdf VIP
- 专题 02 建议信 (应用文写作)-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练小题刷大题提能力(原卷版).docx
- 项目九模拟驾驶教学设计---稷山县蔡村初中赵柳晨.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