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岩陆家地煤矿有限公司陆家地煤矿
“6.17”顶板事故调查报告
2016年6月17日下午14:40左右,龙岩陆家地煤矿有限公司陆家地煤矿(以下简称陆家地煤矿)八采区+110m-37#北采煤工作面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1人死亡。
2016年6月20日上午8:00,新罗区安监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受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委托并经请示区政府分管领导同意,新罗区安监局依法牵头组织区监察局、煤管局、矿管办、总工会、龙岩市公安局铁山派出所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同时赶赴陆家地煤矿展开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同时邀请了区检察院派人参加,并聘请了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本起事故进行技术鉴定。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一)陆家地煤矿基本情况
陆家地煤矿原是福建红炭山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炭山矿业公司”)下属的省属国有煤矿。2002年3月红炭山矿业公司对该矿进行改制,改制完成后,于2002年11月登记成立了龙岩陆家地煤矿有限公司,陆家地煤矿是该公司下属唯一一对矿井,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改制后的占股情况:红炭山矿业公司35%,福建麒丰集团大豪酒店有限公司30%,龙岩市新罗区一力洗涤剂制品厂25%,龙岩市潜琦矿山设备有限公司10%)。改制后,陆家地煤矿的日常监管一直由红炭山矿业公司负责,直到2016年3月,经多方协调后,明确由龙岩市煤管局负责陆家地煤矿的日常安全监管。目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童永哲。
陆家地煤矿是证照齐全的的正常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2016年4月重新核定的生产能力为12万吨/年。该矿始建于1970年,1990年底因原+458m一号井煤炭资源枯竭而闭坑,1996年11月陆家地煤矿进行重新设计,1999年投产。陆家地煤矿公司工商营业执照号:913500007661802877,营业期限:2004年09月28日至2022年09月27日;其采矿许可证:C3500002016051120142048,有效期:2016年5月23日至2023年10月23日;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闽)MK安许证字[2005]K017,有效期:2014年10月15日至2017年10月14日。
陆家地煤矿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情况为:矿长杨纪金,全面负责全矿工作;矿总工程师陈国雄,负责全矿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生产副矿长罗桢灵,负责全矿的生产管理工作;安全副矿长郭仪斌负责全矿的安全监管工作;机电股长邱建忠负责全矿的机电管理工作。矿部下设生产股、安全股、调度室、供销股、财务股、办公室等职能股室。其中生产股配备6名专业技术人员,股长为陈志林;安全股配备4名专职安全员,股长为陈江城;调度室配备4名调度管理人员,主任为阮玉明。
陆家地煤矿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矿井划分的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两级排水,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机械抽出负压通风。
陆家地煤矿通过安全许可的井口共有两个,分别是:+458m主井和+596m风井。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主要开采37#、39#煤层。矿井目前分两个采区:一采区(290m区段)和八采区(+110m、+155m、+200m和+245m区段)。目前一采区共布置了3采1掘,分别是:+290m南-39#采、+290m南-37#采、+290m北-37#采、+290m南-39#掘;八采区共布置了1采4掘,分别是:+245m南-39#掘、+245m北石门掘、+200m主石门掘、+110m南-37#掘、+110m-37#北采。事故发生的工作面为+110m-37#北采煤工作面。
2016年3月复工以来,矿井一直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今年合计生产原煤54031吨。
全矿职工364人,其中主要负责人1人,管理人员20人,特种作业人员28人,后勤人员146人,煤台工66人,井下采掘人员103人。6月17日中班,井下共有5个工作面,下井人数合计32人,分别是:运输队6人;+110m-37#北采面4人;+245m南-39#掘面6人;+290m北-37#采面6人;+290m南-37#采面4人;当班安全管理人员5人;带班矿领导1人。事故当班带班领导是副总工张建益。
(二)事故地点基本情况
本起事故发生在八采区+110m-37#北采煤工作面,开采煤层编号为37#(二叠纪童子岩组煤层),属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为12°-23°,其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含动物化石,直接底板为根土岩,以粗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含丰富植物根茎化石。+110m-37#北采为底板开拓运巷至边界,全岩上山(即反眼)揭露煤层,揭露煤厚约为1.0m,反眼见煤点距装车口约27米。按照陆家地煤矿编制的+110m-37#北采煤作业规程,使用走向壁式采煤法,采用切眼和中顺槽(间隔6m-10m)形成高位贯通,该工作面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无法形成正规采面,属“三角煤”残采工作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