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读书心得最新范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渡北 归》读书心得最新范文 《南渡北 归》这本书是写现当代渐渐远逝的大 师群体。在那里有光 环但并不刺眼,而 是貌似随意地信手拈来,有褒有 贬、有庄有 谐、有血有泪、有喜有悲。那么《南渡北 归》读书心得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 编整理的《南渡北 归》读书心得范文 5 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 鉴。 其实《南渡北 归》有三本 书,第一部《南渡》、第二部《北 归》、第三部《 别离》。 战火纷飞的年代,傅斯年、胡适、 陈寅恪、李 济、梅贻琦、梁启超、梁思成、童第周、董作宾、郭沫若、王国 维等国之大 师,为祖国而奔走, 为民族崛起而 奋发。想当年,他 们也曾风华正茂,意气 风发,精力充沛的想要在各自的 领域开创一番事业可在人生最 该得意的 时刻,却遭受日 军侵华带来的国破家亡的痛苦,万里迁徙,在西南一隅忍受 贫困疾病, 为 中华民族保存文化血脉。抗 战胜利后,本 该欢天喜地 继续自我的事 业,怎奈又逢国共内 战。民国时期的大 师们,在他 们一生中,遭受了很多的 艰难困苦,在精神与物 质的双重折磨下,依然能 够勤于治学,并在那 样困难的条件下做出如此 辉煌的成 绩,不得不 给人以很大的震 撼。 有时为大师的趣事儿逗 乐,王国 维担任清 华四大导师前特意跑到溥 仪那里请示。有 时 为大师的决绝震撼, “思想如不自由,毋宁死耳 ”的王国 维毅然地投湖自尽。童第周的形象也鲜活了起来,他不再只是著名的生物学家, 还是在田 垄边卷起裤管和妻子一 齐捉青蛙的 李庄人。抗日 战争胜利以后,那些在李庄生活的知 识分子开心的走向街 头的描述也令人 为之深深感 动。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甲骨文的 发掘与识别对 中国历史的意 义。那些大 师们不仅仅只是名字印在 脑海里了,他 们事无巨 细的生活呈 现了活灵活 现的人物。 还有一些可能被我们误解的历史在那里也被澄清。 读这本书的时候思绪万千,却 发现写读后感时却无从下手, 资料太多,自我功力有限, 不知如何 讲起,如何 总结,说一些感悟吧。我看南渡 时是最活力的, 虽然战火纷飞 ,但每个人都是活力四射,眼中充 满光芒的,他 们为国家保留礼貌的火种。北 归是有些伤感,离别是极度 伤感。南渡、北 归、离别,人生也就几十 载,折腾着、折腾着,人老, 发白,曲终人散。也能 够说这是一本 带有情绪的中国近 现代史,三本 书看完除了 对大师们有了比 较 形象地理解外,也 对真实的历史有了必 须的思考。人是活的,思想是自由的,而所有 记载下来的 东西都变成了死的,固化的,一味地尽信 书不如无 书。但所有 记载下来的书都对我们有所指 导,重要的是我 们要有自我的确定与 审美。 《阿甘正 传》里说:我不 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 宽容涵盖,什么都能 够理解。相反,我 觉得那应当是一个逐 渐剔除的 过程,明白自我最重要的是什么,明白不重要的是什么,而后,做一个 简单的人。 《南渡北 归》这部 170 余万字的 书,是我 读过最厚的一部,也是我最愿推荐的一部。它从 1937 年卢沟桥事变起笔,止于大 陆危难后。近四十年光景,中国烽火 连天,风雨飘摇。最终一批大 师,梁启超、王国 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以及卷 滚在大潮里的众生学者,从 历史的苍茫中走来,又消失在那幽暗尽 头。这样 情形下,一大批知 识分子、学界精 英奔波向祖国西南,从 长沙到昆明,从昆明到蒙自、李庄,在几近食不果腹 时,仍专心学术,不忘民族复 兴,用知 识去触摸那 “为万世开太平 ”的梦想。 “大师远去,再无大 师”,赫然印在封面最 显眼处的几个大字,貌似决 绝地渗出那 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曾离我 们很近的大 师们,当时光逝去,他 们生命是 远去了,但其卓绝的贡献和高 贵的灵魂却却与年 轮共生, “历 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本书关注更多的是,在大 师光环下,他们作为一个学者最真 实,最温暖,最可 爱的一面。退居台湾的 “傅大炮 ”, 穷困至买不起一条棉 裤,却仍将史 语所好生安置,而撒手离去。身赴台湾的胡适, 临死都不知曾 谩骂他是 “美帝国主 义走狗 ”的小儿胡思杜已然自 杀,还饶有深情地在 遗嘱中提出 给小胡分 遗产,其状甚怜。一心 维系家国命运的梅 贻琦,纵在台湾新竹完成了重建清 华的夙愿,却直到生命弥留之 际再也没能 见过爱子梅祖彦。考古界巨擘李济,因为海峡两岸的政治 对垒,因故旧凋零、思 亲情重,最 终郁郁而 终。 留守大 陆的,林徽因、梁思永、吴金鼎、陶孟和等,在危 难风暴来 临之时,早已作古, 算逃过一劫。可 陈寅恪、吴晗、曾昭 抡等却在危 难期间惨遭,甚至失去性命。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为新中国培养了 79 位院士的叶企 孙,一向默默无 闻为新中国培养人才,却仍惨死危难。可他 们在威权面前毫不畏惧,始 终捍卫作为学者的尊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