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坛 洛 镇 中 心 小 学
2014年春季学期
音乐科
六年级下册
教 案 本
任课教师:梁远鸣
任课班级:六年级(1)(2)班
任课时间:2014年02月—2014年7月
第 周 星期 (总)第 1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赶圩归来阿哩哩》
课时安排
1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通过学唱广西彝族风味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能用准确、和谐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演唱此歌曲。
教学重点
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甜美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竖笛 打击乐器
教学反馈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一、师生问好
二、课题引入
1.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
刚才欣赏的曲子,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风味的曲子吗?(抽生回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彝家欣赏彝族风情吧。
三、欣赏课件制作的MV 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 ,颇富民族特色。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 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花包头的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赶圩、外出,姑娘们都要带上美丽的花包头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凉山彝族男子喜欢披“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做工十分考究,有白、灰、青等色,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小伙子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几天举行,贵州彝族则在农历六月初六左右进行。 现在火把节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牛、摔跤、跑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等各种娱乐性活动,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曾有古诗这样描绘火把节之夜的美景:“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四、课题引入 讲解歌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彝族人把赶集叫做赶圩,“啊哩哩”是当地人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歌曲吧,听的时候思考一下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生讨论回答)
板书:
1、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4/4拍 强 弱 次强 弱
2、说说歌曲的情绪如何? 节奏有何特点?
这首歌曲应用怎样的情绪演唱?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请在所有的衬字“啊哩哩”处,加上拍手“XX X”或表演动作及呼喊等,跟着老师一起做做吧!
3、完整跟录音伴奏《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材版本来演唱,演唱形式为分组对唱。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1、分别教3种乐器,重点是双响桶和串铃,为1——4小节伴奏。
2、跟录音完整的为歌曲伴奏 没有乐器的学生唱歌曲。
5、组织学生表演歌曲
6、欣赏两个版本《赶圩归来啊哩哩》,比较一下,两个版本在演唱风格和表现效果上有何不同?欣赏歌手罗宁娜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吴彤演唱的摇滚版本《赶圩归来啊哩哩》扩大学生视野 。
小结:彝族民歌粗犷奔放,大都用彝语演唱。彝族有尼苏、阿细、撒尼等分支,民歌地区差异较大。如云南红河地区历史悠久的“四大腔”山歌、用大三弦伴奏边舞边唱的弥渡西山《阿细跳月》以及四川大凉山热烈激荡的《快乐的罗嗦》,都广为人知,通称“打歌”。它们是古代西南民族“群聚踏歌”的遗存。《阿细跳月》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
彝族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在撒尼人中广泛流传,被改编为歌舞和歌剧,并搬上银幕。
教学反思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我向党来唱支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进行变换拍子练习,复习2/4拍和3/4拍的知识。
2、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和幸福欢乐的甜蜜心情。
3、小组自学,能基本演唱歌曲,并加入适当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运用欢快活泼、轻松洒脱的歌声表达歌中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打击乐器的合作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