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保婴撮要 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 明·薛铠公元 1368-1644 年 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 1555 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儿、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 脏生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书中不仅介绍了较丰富的治法,并收载了大量儿科医案,为本书的特色之一。现有多种明刻本及《薛氏医案》本。 序 余一日过薛立斋先生,见先生蓬头执卷,绎寻思,恍然如经生下帷之状。先生以余至,乃入户理衣冠。余缔观几案中,皆残编断简,皮壳脱落,及取一卷阅之,其点窜注释,较之经生下帷者倍之矣。余曰∶先生苦心哉!先生曰∶医之道不明,世之患夭扎者,将何所控诉为也?而婴儿为甚,夫婴 儿不能言也。传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 虽不中不远矣。 夫中其欲非难也,尤须心诚求之,而况于疾痛痒,变幻百出者 邪!今之医者,率执数方以求试,及其不效,则曰命也。夫按方以求病,非因病以处方,此与刻舟、胶柱者何异焉?顾 卒委之命, 悲夫!先生又曰∶真精合而人生焉。 是人之一身固五行之躯壳也,五行之中,土能生物,是人之身亦借脾土以生,兹盖主本之论云。今婴儿虽未能言,然声音之所悲号, 形气之所宣扬,意欲之所指向,机未尝不可见也。虚之、实之、扶之、抑之,古人之成法俱在,或晦而难辨,或杂而不 分,宜乎学医者之望洋矣。 余曰∶愿先生纂而约之, 余将刻以传焉。先生唯唯。余又曰∶频年以来,倭夷弗靖,丘墟村落之民,耕织之所根据者,十亡二三也。先生幸用心校之,倘是书的然可传,则今日之所生全者,即不必皆俊秀,固亦云汉 之遗黎,桑榆之耕织也。 先生有余仁矣。 书成于丙辰年正月。 余不佞,为之识其篇端。立斋先生名己,官太医院院使,盖 三吴世家云。 嘉靖丙辰岁春正月吉日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知苏州 府事前工科给事中闽林懋举书 [卷一 ] 初诞法 小儿在胎,禀阴阳五行之气, 以生脏腑百骸, 借胎液以滋养,受气既足,自然生育。分娩之时,口含血块,啼声一出,随 即咽下,而毒伏于命门,遇天行时气久热,或饮食停滞,或外感风寒,惊风发热等因发为疮疹。须急于未啼时,用软帛裹指,挖去其血,用黄连、豆豉、朱、蜜、甘草解之,后虽出痘亦轻矣。有咽入实时腹胀、呕吐、短气、不乳者,用茯苓丸治之。但黄连性寒,若禀母气膏粱积热者,宜服;若滋味淡薄,胎气元弱者,又不宜用。其朱砂固能解毒,恐金石镇坠,不若只以牛黄分许,蜜调与吮为佳。世多用犀角解毒丸,其胎气虚寒虚弱者,反伤脾胃生气,甚致不育。又有婴 儿因其难产,或冒风寒而垂危者,切不可便断脐带,急烘绵絮包抱怀中,急以胎衣置火中煨烧,更用大纸捻于脐带上,往来燎之,使暖气入腹,须臾气复自苏。尤戒沐浴,恐腠理不密,元气发泄,而外邪乘之也。 黄连法 临月用黄连细切为末,绵裹百沸,汤拭口。 甘草法 预以甘草细切少许,临产时,以绵裹沸汤泡盏内覆温,收生 之际,以软棉裹指, 蘸甘草汁拭其口。 次用黄连法、 朱蜜法。朱蜜法 用黄连细切,沸汤泡良久,滤净拭儿口中,吐去恶汁;更与朱砂一大豆许,细研以蜜一蚬壳抹于儿口。服之非独镇心定魄安神解毒,更能益肝胆除烦热辟邪气也。 又牛黄法与朱蜜同,少加牛黄,能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邪,辟邪气,除小儿百病。茯苓丸 赤茯苓黄连(胎冷用芍药)枳壳(炒。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乳汁化下。[卷一 ] 护养法 巢氏云∶小儿初生,肌肤未实,宜用旧絮护其背,不可太暖。 更宜数见风日,则血气刚强,肌肉致密。若藏于重帏密室, 或浓衣过暖,则筋骨软脆,不任风寒,多易致病。衣服当随 寒热加减,但令背暖为佳。亦勿令出汗,恐表虚风邪易伤;乳哺亦不宜过饱,若宿滞不化,用消乳丸治之。陈氏所谓∶ 忍三分寒, 吃七分饱, 频揉肚,少洗澡,要肚暖头凉心胸凉。 皆至论也。须令乳母预慎七情六淫,浓味炙,则乳汁清宁, 儿不致疾。 否则阴阳偏胜, 血气沸腾, 乳汁败坏, 必生诸症。若屡用药饵,则脏腑阴损,多致败症,可不慎欤!大抵保婴 之法,未病则调治乳母,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 善。 消乳丸 缩砂仁陈皮京三棱(煨)蓬术(煨)神曲麦芽(各半两)香附子(炒,一两)以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白汤下。 [卷一 ] 噤风撮口脐风 小儿初生噤风者,因胎中受热,毒流心脾,生下复为风邪所 搏,致眼闭口噤,啼声不出,舌上如粟,口吐白沫。在百日 内见撮口者,因胎热兼风,自脐入于心脾,致面目黄赤,气 息喘急,啼声不出,舌强唇青,聚口撮面,腹胀青筋,吊肠 牵痛,吐白沫者不救,法当疏利。脐风者,因断脐之后,为 水湿风邪入于心脾,致腹胀脐肿,四肢柔直,啼不吮乳,甚 者发搐,先用龙胆汤、天麻丸之类,以去痰涎;后用益脾散 之类,补脾胃。若脐边青黑,手拳口噤,是为内搐,不治。 受病之源,

文档评论(0)

136****94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