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77精品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 炎 肺炎概述 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病因: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药物。 抗生素的出现,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年不再降低而有所上升。 新肺炎:军团菌、PCP、非典。 流行病学 发病与病死率:一度下降,近年不再降低而有所上升。 原因:1.老龄化、吸烟、基础疾病与免疫低下(COPD、心力衰竭、肿瘤、糖尿病、AIDS、应用免疫抑制剂、移植等) 2.耐药。 3.贫困化加剧 病死率:门诊:1%~5%      住院:12%      ICU:40% 发病 两个因素:宿主与病原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途径:1.空气吸入;2.血流播散;3.邻近感染蔓延;4.上呼吸道定植菌误吸。 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途径: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反流)和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的致病菌所致。 分类 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泡性)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导致肺叶肺段实变;不累及支气管;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X线肺叶、肺段实变。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支气管、细支气管与肺泡的炎症;病原体为细菌、病毒、真菌等;无实变;X线肺叶、段实变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间质为主的炎症;累及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病原体为细菌、病毒、真菌等;X线:一侧或双侧肺下部不规则条索状阴影。 病因分类 1.细菌:肺链、金葡、溶血、流感、克雷白、铜绿等G+G-菌。 2.非典: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3.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4.真菌:白色念珠菌、曲菌、放线菌 5.其他:立克次体、原虫(PCP)。 6.理化因素:放射性、化学性(胃酸) 患病环境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外罹的肺炎,包括明确潜伏期而在医院发病。诊断依据:1.呼吸道症状;2.发热;3.肺实变体征或/和罗音;4.WBC10,4;5.胸部X表现。 致病菌肺链占80%以上。 1~4任何一项加5,除外其他疾病。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发病。诊断依据同CAP。 致病菌肺链占60%左右,其他病原体明显增多。多有耐药。 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脓性痰或血痰)、胸痛(可有可无)、呼吸困难。 发热。 体征:典型实变体征(叩诊、触诊、听诊)。 主要在相应肺炎中介绍。 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定诊断并鉴别: 1~4+5 肺炎必须与上下呼吸道感染区别,X线检查是重要依据(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 肺炎应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栓塞及非感染性肺浸润鉴别。 评估严重度 据严重程度决定:门诊/住院/ICU。 严重程度决定于: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三个主要因素。 以下的危险因素会增加严重度和死亡: 1.病史:年龄、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 2. 体征: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意识、肺外病灶。 3.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白细胞、血气、肾功、血红蛋白、血培养、X线一叶以上等。 重症肺炎 需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监护治疗者。 我国的标准: 1.意识障碍; 2.呼吸频率>30次/分; 3.PaO2<60mmHg、PaO2/FiO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4.血压<90/60mmHg; 5.胸片显示双侧或多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 6.少尿:尿量< 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确定病原体 尽可能在抗菌素使用前,准确的方法采集标本送检。 标本采集的方法与途径有: 痰:“合格”标本: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 经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防污染标本毛刷(PSB)。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经皮细针抽吸 血和胸腔积液培养 治疗 抗感染是主要环节; 经验性治疗和病原体治疗;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及时进行疗效评价。 细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 病因与发病 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成双或短链,荚膜多糖决定毒性,86个血清型,干燥痰中能存活数月,阳光照射1小时和加热52度10分即可杀灭,对消毒剂敏感。口咽部的正常菌群。不产生毒素。) 致病:荚膜多糖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病理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四期。 各期间无确切分界,典型病理改变不多见,吸收后不留组织破坏。 个别患者形成机化性肺炎。 可并发脓胸(5%~10%)及肺外感染(15%~20%)。 临床表现 症状 1.诱因 2. 上感的前驱症状 3.高热、寒战全身肌肉痛与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痛)。 4.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 体征 1. 急性病容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