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吴广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1-2 简要论述汤逊放 电理论。 1-3 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 电压比负极性时 略高? 1-4 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1-5 操作冲击放 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 1-6 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7 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 电,哪个对于绝缘的危害比较大,为什么? 1-8 某距离 4m 的棒-极间隙。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30℃,湿球温 度=25℃,气压=99.8kPa 的大气条件下,问其正极性 50%操作冲击击穿 电压为多少 kV? (空气相对密度=0.95) 1-9 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 4500m 的高原地区的 35kV 变 电站, 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 行 1min 工频耐 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 kV ? 1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 碰撞 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 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 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其次.由于 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 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 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 累。 1-2 简要论述汤逊放 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 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 电子 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 过程, 电子总数增至ed 个。假设每次电离撞出 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d -1)个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在 电场作 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 的定义,此(ed -1)个正离 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 ( ed -1)个新 电子,则( ed -1)个正离子 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 电子,以弥补原 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 入阳极的 电子,则放 电达到自持放 电。即汤逊 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 r( ed -1)=1 或 ed =1。 1-3 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 电压比负极性时 略高? 2 答: (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 入强电 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 电子崩。随着 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 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当 电子 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 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 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 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 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这样,棒 极附近的 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 电也即 电晕放 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 入强电场区, 造成 电子崩。当 电子崩中的 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 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一部份电子直接消失于阳极, 其余的可为氧原子所吸附形成负离子。电子崩中的正离子逐渐向棒极 运动而消失于棒极,但由于其运动速度较慢,所以在棒极附近总是存 在着正空间电荷。结果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而 在其后则是非常分散的负空间电荷。负空间电荷由于浓度小,对外 电 场的影响不大,而正空间电荷将使 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 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易于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柱而形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