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无题》教案.docxVIP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无题》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PAGE PAGE 1 《无题》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 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3、? 能理解诗中的美句。 4、? 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学生读) 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教师介绍) 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 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 ,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学生读) 李商 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教师介绍) 批注:朦胧婉曲、 深情无限 (二)?? 一读解其意: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学生齐读,点评 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 学生个别朗读,点评 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3、学 生对照注释思考,两两互译。 4、全班交流,点评。 5、归纳:别离之景-别后思念-别后期待 (三)二读赏其美: 1、问:诗中哪句写得美呢?请思考,并且 用笔写下你的感受。 ?? 学生体会,批注,交 流 ?? 教师点拨,重点评析颔联 ?? 颔联品析: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 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2、知识归纳: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3、引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体会警句。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四)三读解其难: 1、? 引出难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要求: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 作用。第一,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要阐释它的作用。 2、?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 “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 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 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 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3、? 知识归纳:用典,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4、? 引入:《赤壁》,体会用典 5、? 有感情的朗读 (四)四读诵其情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学生朗读背诵 (五)总结:一诗四读 (六)作业:用本课 所学的方法诵读欣赏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总体感觉这首诗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作为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如果单纯的和学生谈爱情,可能在教学上 就走入一定的误区。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我主要通过诵读、美点赏析,难点理解几个方面赏析这首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各联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也让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一节课中要学生完成哪些目标内容,教师要心中有数。诵读的方式要多样化,齐读与个人读结合,背景的引入要讲究时机。情境的设计还要更贴合学生。 2、教师要理解教学内容,确定整节课教些什么,怎么教,将整节课的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中去。 3、语文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我们是一支专业团队,致力于成为您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我们提供中小学教学方案设计、公开课精品课件PPT定制、辅导班课程规划以及教学资源的创作等个性化服务。无论是中高考还是小升初阶段,我们都能为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