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100所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攻疫联考试题 (含解析).docVIP

安徽省100所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攻疫联考试题 (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100所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攻疫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天子在封给诸侯土地和臣民时,要举行隆重的授土授民仪式。授土是天子建立一个大社,在封诸侯时凿取一块社土,放在白茅上,赐给受封诸侯,即诸侯受土于周室。这一现象 A. 打破了商朝土地国有制度 B. 彰显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C. 有助于国家政权走向严密 D. 增强了受封者乡土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诸侯管理的疆土来自周天子的封赐,说明分封制下的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从而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这就有助于国家政权由分散逐渐走向严密。C正确;西周实行土地国有制,A排除;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B排除;受封者的乡土观念是否增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选C。 2.西汉“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儒者),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这表明汉初 A. 儒学博士得到皇帝重用 B. 儒道思想交流与融合的趋势 C. 学而优则仕的途径畅达 D. 统治政策与社会形势相融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汉初不同统治者的政策体现出他们对军功爵制、无为而治、儒法等治国思想的选择,而这些统治者思想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D正确;据材料“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来看,儒学博士未得到重用,优学的途径不通畅,AC排除;儒道思想交流与融合材料没有体现,B排除。故选D。 3.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据此可知,宋代 A. 家庭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B. 商业竞争异常地激烈 C. 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坊巷”“三更不绝”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D正确;材料反映手工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家庭手工业,A排除;商业竞争是否激烈,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B排除;材料未涉及宋代政府对市场的管理,C排除。故选D。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对于明朝何以衰、何以亡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反思,普遍地主张黜虚务实,倡导分权“众治”,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新思潮。由此可知,该新思潮 A. 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 B. 摆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C. 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D.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何以衰、何以亡”“充满活力”说明新思潮体现出对社会实际的探索,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A正确;囿于当时的时代局限,新思潮是儒学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并没有摆脱传统儒学的束缚,B排除;明清之际的新思潮是对理学的反思、批判,而非完全否定,C排除;明末清初时期,西方启蒙思想还未传入中国,新思潮不能受其影响,D排除。故选A。 5.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同文馆肄业生、副教习贵荣曾记述:“同人潘(翻)译西书十余年来,如《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始知邦国往来之道,战和交涉之例,以及世代盛衰之由。上下四千年之久,东西七万里之遇,犹全豹之见一斑也”。这从侧面反映出 A. 清朝士人的守旧与愚昧无知 B. 新式教育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C. 洋务派引入了西方政治体制 D. 晚清外交活动遍及世界各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同文馆的教育和译书活动对中国人了解近代国际社会外交制度、礼仪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对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有着重要意义。B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和学习,A项与题意相反,A排除;洋务派作为封建地主阶级,不主张学习西方制度,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翻译西书才了解到的世界状况,而不是晚清真正的外交活动,D排除。故选B。 6.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纺织业设厂资本额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投资建厂外部环境改善 B. 纺织纱厂数量稳定增长 C. 企业开设成本日益增加 D. 国民实业救国热情高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开设厂数变化幅度小,但资本额大幅增加,表明投资增大,意味着国内企业开设成本日益增加。C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当时西方逐渐抬高了对中国出口机器设备价格,外部环境不好,A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新建企业资本的相关情况,并没有涉及当时国内企业总数的信息,不能得出“纺织纱厂数量稳定增长”的结论,B排除;实业救国与材料主旨不符,D排除。故选C。 7.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中写道:“盘踞华北一带的共军,于1940年8月22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由此推知,这次“奇袭” A. 表明了游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