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人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古代人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 家庭教育这个相当重要的人生教育,现代许多家长并不理解其重要性,行动上也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如一起看看古代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吧。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古人以教育子女为人生之要职 古代的家庭,既是一个生活单位,也是一个生产单位和教育单位。古人十分重视齐家和治国的关系。 《礼记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说,古人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充分说明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治国应从治家始,治家应从教子始。从 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国之根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养子必教,养子不教不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国家。宋代程颐说: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古人的这种看法,在当今社会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二、古代家教注重立志教育 人不立志,非人也。古人教育子女非常注重树立远大志向,做一个正直的人。颜子推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古人不仅认为立志重要,而且还提出立什么样的志最好。明代杨继盛说:人须要立志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可见古人并不都看重做官,而是强调要明理,要先做一个正直的君子。 这种立志与做人联系起来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将来就可成为什么家、什么长或什么师。社会固然需要各种家、各种师或各种长,可要建成一个祥和、安定的社会,更需要胸怀大志、正直明理的人。中国古代有很多辉煌时代,潜心研究就会发现,这与当时古人懂得人生价值和道德教育,重视先做人才能做事,是直接关联的。 三、古人教子注重俭朴、廉洁教育 以勤俭为本,爱惜一布一饭,这是人生道德启蒙教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的家教也崇尚勤劳俭朴,认为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从简朴走入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简朴则很难]。历史上,很多古人留下过家训。他们并非穷得揭不开锅才大谈简朴,而是清楚地知道很多事成于俭约、败于奢靡,把简朴当作人生中一种美德。 这些道理既不深奥,更不新鲜,可如今许多父母似乎知之甚少。现在有的人挂在嘴边的话是:就这么个孩子,钱不花在他身上给谁花?那些自己含辛茹苦、并没有太多钱的父母也这样认为:我们小时候够苦了,让我们的孩子再浪费些也不算过份。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指导他们的家教实践,有不少家庭的教育失败了。这样也就会有十几岁的小学生发脾气撕百元人民币以示威;高等学府的骄子多买几两米饭用作洗碗的抹布。而受过教育的古人都是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另外,现在有不少人丢失了俭朴的传统美德,把让孩子常常得到享乐的体验当作一种重要责任。其实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以后,往往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意志力都会比较差,人生的苦头在后面。 古代家教不仅崇尚勤俭,而且还注重正直廉洁的教育,讲求清白传家。《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带回不少皇帝和太子赐赠的黄金。他用这笔钱每日宴请乡里亲友,当钱快花完时,疏广的子孙便私下托人劝疏广留点钱为子孙置些田产。疏广听了说,我不是不考虑子孙后代,我想他们如果能够辛勤耕作,家中原有的田产是可以维持一般人的生活水平的,现在如果再多给他们钱财,岂不是教他们怠情吗? 在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词旁有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真正为子孙的长远利益着想,就应该喻之以义,遣之以义,而不遗之以利。 四、古人教子反对溺爱 古人教子讲究慈爱,反对溺爱。这点尤有现实意义。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司马光亦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他们认为父母之爱需理智而有分寸,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骄狂的习性,甚至走上歧途,所以古人云:爱不可溺。 慈母败子是古人以自己的教训得出的道理。这个道理仍如警钟,提醒为人父母者不可溺爱子女,而要注重做人的道德伦理教育。 现代教育孩子存在的偏向 1、重知识学习轻做人的道德培养; 2、重呵护轻自立; 3、重物质轻精神; 4、重言教轻示范; 5、重管制轻正面引导。 中国古代教育名言

文档评论(0)

zdq0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