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古代人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
家庭教育这个相当重要的人生教育,现代许多家长并不理解其重要性,行动上也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如一起看看古代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吧。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古人以教育子女为人生之要职
古代的家庭,既是一个生活单位,也是一个生产单位和教育单位。古人十分重视齐家和治国的关系。
《礼记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说,古人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充分说明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治国应从治家始,治家应从教子始。从 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国之根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养子必教,养子不教不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国家。宋代程颐说: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古人的这种看法,在当今社会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二、古代家教注重立志教育
人不立志,非人也。古人教育子女非常注重树立远大志向,做一个正直的人。颜子推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古人不仅认为立志重要,而且还提出立什么样的志最好。明代杨继盛说:人须要立志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可见古人并不都看重做官,而是强调要明理,要先做一个正直的君子。
这种立志与做人联系起来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将来就可成为什么家、什么长或什么师。社会固然需要各种家、各种师或各种长,可要建成一个祥和、安定的社会,更需要胸怀大志、正直明理的人。中国古代有很多辉煌时代,潜心研究就会发现,这与当时古人懂得人生价值和道德教育,重视先做人才能做事,是直接关联的。
三、古人教子注重俭朴、廉洁教育
以勤俭为本,爱惜一布一饭,这是人生道德启蒙教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的家教也崇尚勤劳俭朴,认为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从简朴走入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简朴则很难]。历史上,很多古人留下过家训。他们并非穷得揭不开锅才大谈简朴,而是清楚地知道很多事成于俭约、败于奢靡,把简朴当作人生中一种美德。
这些道理既不深奥,更不新鲜,可如今许多父母似乎知之甚少。现在有的人挂在嘴边的话是:就这么个孩子,钱不花在他身上给谁花?那些自己含辛茹苦、并没有太多钱的父母也这样认为:我们小时候够苦了,让我们的孩子再浪费些也不算过份。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指导他们的家教实践,有不少家庭的教育失败了。这样也就会有十几岁的小学生发脾气撕百元人民币以示威;高等学府的骄子多买几两米饭用作洗碗的抹布。而受过教育的古人都是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另外,现在有不少人丢失了俭朴的传统美德,把让孩子常常得到享乐的体验当作一种重要责任。其实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以后,往往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意志力都会比较差,人生的苦头在后面。
古代家教不仅崇尚勤俭,而且还注重正直廉洁的教育,讲求清白传家。《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带回不少皇帝和太子赐赠的黄金。他用这笔钱每日宴请乡里亲友,当钱快花完时,疏广的子孙便私下托人劝疏广留点钱为子孙置些田产。疏广听了说,我不是不考虑子孙后代,我想他们如果能够辛勤耕作,家中原有的田产是可以维持一般人的生活水平的,现在如果再多给他们钱财,岂不是教他们怠情吗?
在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词旁有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真正为子孙的长远利益着想,就应该喻之以义,遣之以义,而不遗之以利。
四、古人教子反对溺爱
古人教子讲究慈爱,反对溺爱。这点尤有现实意义。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司马光亦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他们认为父母之爱需理智而有分寸,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骄狂的习性,甚至走上歧途,所以古人云:爱不可溺。
慈母败子是古人以自己的教训得出的道理。这个道理仍如警钟,提醒为人父母者不可溺爱子女,而要注重做人的道德伦理教育。
现代教育孩子存在的偏向
1、重知识学习轻做人的道德培养;
2、重呵护轻自立;
3、重物质轻精神;
4、重言教轻示范;
5、重管制轻正面引导。
中国古代教育名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经济法基础》.pdf VIP
- 《运筹学》考试题及其答案.docx VIP
- 开题报告: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动监测及应用研究.docx
- 2024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pdf VIP
-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PPT课件.ppt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pdf VIP
-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策略指导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IATF16949最新内审检查表整套.xls VIP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石室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 重庆医科大学2022-2023学年《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