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古代人是怎么正确教育孩子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人历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立德立规,言传身教,给子女留下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如何从各方面规范子女,正确教育孩子的。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孟母三迁 选好环境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家三次,直到搬到了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求封薄田 自力更生
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为楚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却没有给儿子孙安留下什么财产。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回乡耕种,不要谋求官职;如果庄王一定要给封地,那就选择寝丘——那是出了名的贫瘠之地。孙叔敖认为封地不肥,子孙不得不勤恳节俭,慢慢积累,这才是孩子成才的好方法。
祖昌教孙 因材施教
南北朝时期的祖昌,是主管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儿子骂。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
从此,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
古代人教育孩子的箴言
立志
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节选)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注】这首诗是林则徐因为禁烟被革职,将要离家去新疆伊犁充军时所做。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力衰,但是只要对国家有利,个人将不顾生死祸福,义无反顾。
修身
诫子书(节选)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注】诸葛亮在这首教子诗中要求儿子在宁静简朴的生活中修身养性,并告诉儿子,过分安逸舒适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意志,而急切躁动的性格也不利于陶冶性情。
读书
符读书城南(节选)
唐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注】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在长安城南别墅读书的儿子韩符的,既指出读书之重要,又指出勤读之可贵。
实践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陆游在此诗中不仅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更强调了将书上的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名利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节选)
唐白居易
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为焚身火。
【注】白居易在诗中把名利比作锢身锁和焚身火,劝导年轻人要廉洁做人,不要追名逐利。
看古代母亲如何教育孩子
孟母
孟母是战国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
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
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
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
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
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起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
同样,人若在年少时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劳役,是没有出息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旷世学儒。
陶母
陶侃是晋朝有名的好官,他生活简朴,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陶侃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陶母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全部都用来供陶侃上学和买书。陶侃学习非常刻苦,成大后成了一名管理渔业的官员。
一次,陶侃把鱼干运往皇宫,路上正好经过母亲居住的地方。想到自己在外当官,而母亲却在乡下过着穷苦日子,陶侃难过极了。这么多年我都没给母亲买过什么好吃的,这次就拿些鱼干给她尝尝吧!陶侃心想。于是,他让部下拿了一坛鱼干送到母亲的住处。
陶母见陶侃的部下拿着鱼干过来,心里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