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五年级 语文 下册随堂练习
苏轼
宋
变化多姿
看事物要全面
写法点拨
借事明理
本文中的
《登飞来峰》借登飞来峰一事,揭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题西林壁》通过观看庐山一事,说明“不同角度看问题可有不同观点”的道理。
课文详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高
夸张
随堂练习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图解结构
题西林壁
游山所见
借景说理
概括主题
《登飞来峰》通过登飞来峰远望,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登飞来峰》
课文详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苏轼
古诗二首 资料宝袋 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集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集》。王安石 资料宝袋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诗文《东坡文集》,词集《东坡乐府》苏轼 资料宝袋《登飞来峰》 本诗写于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时写下此诗。他当时30岁,年轻气盛,抱负不凡,于是借诗抒怀。写作背景 资料宝袋 这首七言绝句是苏轼于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经过九江时。游览庐山所作。写作背景《题西林壁》 字词乐园 多音字héng横穿 横七竖八横hèng横祸 蛮横无理字词乐园 多音字shí知识 识相识zhì博闻强识字词乐园 近义词反义词无惧近义词不畏反义词胆怯字词乐园 写字能手lú不识( )山真面目庐yuán 只( )身在此山中缘字词乐园 重点字词千寻:形容非常长或者非常高。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闻说:听说。不畏:不畏惧,不惧怕。字词乐园 重点字词浮云:漂浮的云彩,本文喻指奸邪之人。缘:因为。题:写上。字词乐园 重点字词面目:面貌。本文指庐山的整体,庐山的全境。预习检查 1.《登飞来峰》写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2.《题西林壁》中庐山是什么样的?揭示了什么道理? 课文详解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此句是虚写,表现出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千寻”是夸张的写法,突出塔之高。千寻 课文详解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点睛之笔,也是千古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不畏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表现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 气和 决心。 课文详解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借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课文详解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点睛之笔,也是千古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看,是连绵的山岭;侧面,是高耸的山峰。 描绘了千姿百 态的 庐山 风景。 课文详解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告诉人们一个哲理: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议论。 课文详解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写了变化多姿的庐山面貌,并结合游山体会,借景说理。是一首出色的哲理诗。图解结构看得远站得高才能登飞来峰登高远眺借景抒情图解结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题西林壁游山所见借景说理概括主题《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通过登飞来峰远望,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概括主题《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通过描写诗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呈现的不同姿态,告诉我们对事物应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理解。写法点拨 借事明理什么是 借事明理,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写法点拨 借事明理本文中的 《登飞来峰》借登飞来峰一事,揭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题西林壁》通过观看庐山一事,说明“不同角度看问题可有不同观点”的道理。写法点拨 借事明理如何运用 1.选择事例要贴近生活,揭示道理要显而易见。2.叙事要清晰完整,简洁明了。3.叙事在前,明理在后。拓展提升含有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心灵感悟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身在最高层”与“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巧妙 地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 全面得看,才看到事物的 真面目。随堂练习 1辨字组词。山峰缘分峰( )锋( )缘( )绿( )侧( )测( )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