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张岱作品赏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岱— 《西湖七月半》作品欣赏 月亮是中国永恒的赞美之物,是海外游子思乡的寄托。却少有人 能及作家张岱的境界,三言五语就能描绘出花前月下的这番场景,下 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他的《西湖七月半》吧! 我国历代的文人似乎都偏爱月,赏月是文人们的乐事,可与其说 文人赏月,不如说他们是在赏心。李白“对影成三人”赏的是自己的 孤寂,王维“明月松间照”赏的是一丝宁静,柳永“晓风残月”赏的 是儿女情爱……如此,中国人对于月更是有了难舍的情节,不管是难 过,欣慰,抑或者仅仅是一份宁静,都能在月里得到体味。 张岱也很爱月,他在《炉峰月》中记录了自己与友人为赏月而登 炉峰绝顶的冒险经历,可见张岱对于月亮传承着一份我们这个民族对 于月的情怀。 我爱读《西湖七月半》,尤其是当在沸腾喧闹的人群中时,脑海 里记忆起那么一两句五类人的情景,就试着体味作者当时的心情。如 果本文是写月,我想它的韵味也仅此而已,因为前面已有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而此文我欣赏的是张岱文章中的在尘俗与超脱之间的那 份来去自如,当一类类的人群逐渐散去,品味作者的那份“酣”、“纵” 的境界。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文章的第一 句就可以看到作者似不露痕迹的穿梭在人群中,和路人甲乙丙丁一般, 可是心中开了一双洞察世人之眼,在其中体味着看人之乐。正是这样 入乎其内,张岱才能将看七月半之人细细体会,看他们的一颦一笑, 一言一意。张岱不因身在众人之中而苦恼,没有感到遗世独立或者举 世皆浊的自命不凡,只是像一只快活的鱼儿一般在人群中自在游行。 对于五类人的描述,在语言上张岱没有加以评价或是感慨,张岱也并 没有冷眼观人,相反我在读文章时体味到得是张岱的一份平和,但平 和并不意味张岱没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等到人群散去,一切喧闹散尽之后,张岱的身影从这俗世中走出, 步伐清闲缓慢,不带丝毫的急切。“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 饮”没有了凡俗的约束,肆意而为。退去了喧闹,“月如镜新磨,山 复整妆,湖复颒面”,这时的美更因之前的等待而愈加醇厚。前四类 人早已离去,这时第五类人渐渐走出和张岱一起唱歌喝酒,欣赏宁静 下来的月色湖景。如果仅仅到此,那么我也不会佩服张岱。最绝的是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这时候当最后的第五类人也已 离去,偌大的西湖,只剩下作者自己,你也许会觉得多少有些孤独。 可是张岱紧接着“吾辈纵舟”一个“纵”字,将那份洒脱释然,随性 而至表现的透彻入骨。这是身为文人的张岱骨子里的那份大气,使第 五类人远远不如。因为没有了一丝丝的俗世的羁绊,张岱方能“酣睡 于十里荷花之中”,尽情的体味此时此刻的清香惬意。 读着文章,我们眼前尽可以看到,西湖的热闹景象,想象西湖之 上的美景,还有在人群中内观七月半之人的张岱的身影,更有当人群 退去,直至自己一人时那股超脱物外酣然而睡的张岱。耳际聆听到了 西湖上人们的叫喊声,舟船的碰撞声,在到浅斟低唱之声,三两好友 零星之声,风浮荷花之音和舟中深沉均匀的鼾声。脸颊被夏夜的凉风 抚摸,鼻侧围绕着美妇的香气、美酒的香气,更有十里荷花的甜香, 不能不说这是感官和想象的饕餮盛宴。 细细品味读《西湖七月半》,从中体味作者那份穿梭自如,俗与雅的 交际。当行走在时下街头,心情浮躁之时,试想吾辈能否纵舟,酣睡 于十里荷花之中。 附:《西湖七月半》 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 人,侨寓杭州。清兵南下,入山隐居著书。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 日常琐事,不少作品表现其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所著有《琅环文集》、《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等。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记载明朝末年崇祯年间 (1628—1644)及南明王朝的史事。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 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变,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 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 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 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 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 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 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