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社交习俗.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南方民族志 侗族的社交习俗 指导教师:杨筑慧 小组成员:黄雪燕 苏欣 1 2 3 乡客是以一个寨 为组织的,人员的多 少依寨的大小而定。 参加的人员有老人, 有青少年,但女性只 限青年姑娘。 4 乡客的第一人为乡客之首,侗语称 “耶头( yeek done )”,头包一丈多长的 青布围巾,上插鸡尾(鸡毛),并批红色 毛毡(风毡),左边腰身挂刀锏,胸怀罗 盘。 第二位至第五位头客的穿着打扮与第 一位头客相同,只是没有刀锏和罗盘。芦 笙队员着芦笙服。 一般的乡客成员叫“子耶( yeek lax ) ”,他(她)们都穿着民族的节日盛装, 每个人提一个精致的花篮叫“应篮(竹或 藤编制)”。花篮里装满各色衣服,并用 侗锦手帕盖着。 5 乡客队伍走寨的整一 个过程在不同的时间 段主要包括了以下几 个过程 乡 客 快 要 出 发 时 临 近 客 寨 时 乡 客 来 到 寨 门 前 乡 客 队 伍 入 住 寨 款 坪 第 二 天 l l 听 讲 款 第 三 天 l l 吃 合 拢 饭 乡客出发前 乡客快要出发时,芦 笙队伍在款坪里吹三 支集合曲。人到齐后, 围成圆圈,由头客请 师傅先敬萨岁,再念 咒符。念毕,芦笙队 吹起“同去曲”,接 着用最小号的芦笙弹 塑吹奏“开路曲”, 边吹边走,乡客队伍 出发。途中,每逢庙 宇、寺观都要祭神, 意在逢凶化吉。 6 临近客寨时 临近客寨时,全体乡客 在寨边围成一个圆圈,第 一位头客按照人数多少拿 来一束丝毛草,念符打结 (一是合身,二是除邪)。 念毕,发给每人一根丝毛 草,放在口袋内或者插在 芦笙上,作为护身物,以 避凶邪。发完丝毛草之后, 头客带头前走,依次进入 村寨,这时不吹芦笙,人 不说话,否则认为人会受 到邪气侵击而晕倒。 7 入 主 寨 款 坪 主寨的人这时已在门寨早早恭候,乡客来到寨门前,要与 主寨的人对歌,主寨的人唱拦门歌,主要唱一些欢迎和谦 恭之词,乡客要唱开门歌,主要唱一些赞美、尊敬之词。 然后还要喝拦门酒,方才进寨。 乡客队伍入主寨款坪,要绕坪走三圈,然后头客(耶头) 眼看罗盘,站在子午旁位置上,勾起右脚,芦笙队吹起一 支“进场”曲。曲毕,主寨的青年男女争相“抢耶”,把 客人要到自己家去做客。 8 听讲款 第二天,客人在各户早餐后,集中在款坪里或者公共场地 围成圆圈,由头客“讲侗款”。主寨男女老少围在四周,静听 “讲款”。每讲完一个段落,听者都同声高呼“是呀”。然后 主客寨芦笙队比赛芦笙。晚上,由主寨杀猪款待客人,集体就 餐,主客尽情畅饮。 第三天早餐,除了主寨集体办酒菜外,各户还各自从家里 带来一盘腌肉(鱼)和一壶苦酒,设长桌酒席,主客对座入席, 即常说的吃合拢饭。饭后,乡客们手拿芦笙和花篮,在款坪围 成圆圈,并相互勾起指头,一起欢唱三支“操劳了”的耶歌, 对主人的盛情款待,深表谢意。然后,芦笙队吹起“同去”曲, 接着小号芦笙吹“引仁”曲,引领乡客队伍出寨。 9 吃合拢饭 10 乡客们并没有 就此停下他们 的脚步,而是 吹着芦笙继续 前进 11 只要有寨子迎接,乡客队伍 又可以到其他寨子继续做客,直 到春耕生产时为止。做乡客,主 要是讲款立规,起到安定社会、 团结友爱的作用,它也是男女青 年社交活动的形式之一,在一个 寨子做客的两晚,主寨的青年男 女邀请乡客的青年男女互相对歌, 并打油茶宵夜,通过对歌,增进 了解,建立感情,从而寻找终生 伴侣。 12 侗族的集体社交活动除了主要的乡客 之外,在新晃、芷江、靖州一带的侗族 则还有“演侗戏”、“舞龙灯”、“玩 狮子”、“打闹年锣”的社交习俗。 靖州侗族,每年在农历七月十五芦笙 节以前各寨轮流执事,吹芦笙放鞭炮到 各寨相邀,商讨有关芦笙节歌舞事宜, 每到一寨,都以酒肉相待,对唱芦笙歌 。清《靖州志 .. 竹枝词》载:“投足歌 呼效盖天,三时耕凿古皇年,社鼓鸡豚 迎寨老,家家饮得杖头钱。”通过这些 活动,增进各寨之间的友谊。 13 湖南地区的侗族青年传统的社交方 式有站岗、赶歌会、赶坳、做豆地、 抢手帕、行歌坐夜、三月三歌会、“ 偷”月亮菜、花园幽会等,侗族喜欢 唱歌,无论哪种社交方式,青年们都 离不开歌,或唱或吟,对歌成为侗族 青年男女结交的媒介。 14 侗语 ( yunl liungh ),也有的地方叫“ 赶墟”,主要流行于通道的独坡、坪坦 、通坪、桥寨等侗寨。傍晚男青年三五 人不等到寨门旁或寨边的巷子里,吹侗 笛等候姑娘们的到来。听到笛子声的姑 娘们放下手中的家务,梳妆打扮一番, 即前往约会。他们或对立而站,或平排 而坐,细语交谈或细声对歌。到晚饭时 分散场,如互有好感,便相约晚上行歌 坐夜的时间和开门信号。 15 赶歌会的社交方式有通道 坪坦一带的谷雨前两日土王 节的将军坡歌会、菁芜洲小 江歌会、西部大戊梁歌会、 独坡六月六成冷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