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葫芦科蔬菜病虫害识别诊断与防治 葫芦科蔬菜病害诊断与防治(一).ppt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葫芦科蔬菜病虫害识别诊断与防治 葫芦科蔬菜病害诊断与防治(一).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葫芦科蔬菜病害诊断与防治(一) (一)黄瓜霜霉病 (二)瓜类枯萎病 (三)黄瓜黑星病 (一)黄瓜霜霉病 别名:跑马干、黑毛 寄主:黄瓜、南瓜、甜瓜、苦瓜、丝瓜、越瓜等。 危害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叶片大量干枯死亡,从发病到流行最快时只需5~7天。 地理分布:全国各黄瓜产地均有分布。 1.症状 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厘米,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 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 黄瓜霜霉病 2.病原 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 et Curt.) Rostov],属真菌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为专性寄生菌。  孢囊梗无色,锐角分枝,顶端尖锐。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乳头状突起,淡褐色。 3.发病特点 (1)越冬:周年种植黄瓜的地区和北方温室内,病害周年发生。北方冬季不能种植黄瓜的地区,初侵染来源可能是南方发病较早地区孢子囊随季风吹来的。 (2)传播: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雨水传播。 (3)侵染:气孔侵入,有多次再侵染。 (4)发病条件:   高湿是病害发生及流行的前提,饱和相对湿度及20~24℃的温度条件适于病害发生。多雨、多雾、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流行。   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多、密植、土壤板结、露地与保护地黄瓜相距太近,发病重。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 4.预测预报 (1)时间:从黄瓜初花期前5d开始。 (2)方法:黄瓜定植后,保护地选易发病的棚室,露地选易感病的主栽品种及靠近温室的地块,每棚(室)5点取样,每点检查20株。每5d调查1次,根瓜初期后每3d调查1次。 (3)指标:发现中心病株后,若条件适宜,半个月即可普遍发病。发现中心病株,即应喷药保护。 5.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晚熟品种、品质差的品种抗病。如中农3号、津研6号、北京碧玉、宁阳刺瓜、冀育8号、杭州青皮等品种均较抗病。 (2)加强栽培管理 选排水良好的岗地种植黄瓜,控制浇水。保护地根据温度情况注意放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 (3)生态防治   早晨先放风约1h使湿度降至75%,上午闭棚使棚温升至25~30℃,棚温允许可放风排湿0.5h;   下午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   上半夜温度15~20℃,湿度低于80%;   下半夜温度10~13℃。缩短叶面结露的时间。 夜间气温10℃以上,可通风1~2h,高于12℃可整夜通风。 (4)高温闷棚 先灌小水,于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温(温度计与黄瓜生长点平行)升至44~45℃,保持2h,然后放风降温。温度不可低于42℃或高于48℃,每次处理至少间隔10d。 (5)药剂熏蒸 保护地在结瓜后发病前烟剂熏蒸。45%百菌清烟剂,用药量2.5~3kg/hm2,密闭熏蒸一夜。 (6)喷药防治 发病前5~6d或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7%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2.2%霜霉威水剂300~5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二)瓜类枯萎病 别名:蔓割病、萎蔫病   寄主:黄瓜、西瓜、冬瓜受害最重,甜瓜次之,南瓜、西葫芦很少发病。 危害特点:是幼苗期从根部侵染、维管束内寄生的全株性病害。   地理分布: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1.症状 瓜类作物枯萎病在黄瓜和西瓜等瓜类作物上的症状相似。黄瓜自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以结瓜期为发病盛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5~6月。幼苗发病多表现为出土前的苗腐和出苗后的猝倒。成株期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基部叶片褪绿成黄色斑块,逐渐全叶发黄,随之叶片由下向上凋萎,似缺水症状,中午凋萎,早晚恢复正常,3~5天后,全株凋萎不再恢复。病株茎基部常有纵裂和树脂状胶质溢出。病株根系初期发育不良,后期为褐色腐烂,极易拔断。纵剖茎基部,维管束呈黄褐色至深褐色。在多雨或高湿环境下,病株基部茎上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的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已枯死病株茎上则更为明显,且不限于基部,可达中部。全株凋萎、根系腐烂、茎基部有霉层和维管束变褐色等是黄瓜枯萎病的田间识别特征,据此可将该病和同样引起黄瓜死藤的菌核病和疫病区别开来。 黄瓜枯萎病萎蔫      黄瓜枯萎病维管束变褐               (中间正常) 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瓜类枯萎病 2.病原   尖镰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