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pdfVIP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 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 和反映在文艺—— 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 ②《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 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 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古诗十 九首》一个基本音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 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 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 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 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潜有“悲晨曦之 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他们唱的都是同一种音调。可 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 心部分。 ③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 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 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 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 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 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 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 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 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 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 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 美学深度。《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 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④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 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 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 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 内在人格。 ⑤“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 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 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 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 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而兴起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 特征,是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 B. 《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 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C. 魏晋诗篇中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都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 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 D.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都是要求在绘画中生动表现出人 内在精神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edenglo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