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学案例6吉列按刮脸次数卖剃须刀.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价格学案例讨论 6:吉列按刮脸次数卖剃须刀 生产个人护理用品的吉列公司虽然还进不了世 界 500 强,但其知名度历来是都很高的,因为每天全 球有数千万男人在使用吉列刀片。 在 19 世纪末期的几十年中,美国有关安全剃须 刀方面的专利起码有几十个,金·吉列只不过是其中 之一。使用安全剃须刀不像先前的折叠式剃须刀那样 易刮伤脸,又可免去光顾理发店的时间和金钱,但是 这种看似很有市场的商品却卖不出去,原因是它太贵 了。去理发店只花 10 美分,而最便宜的安全剃须刀 却要花 5 美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因为它相 当于一个高级技工一星期的薪水。 吉列的安全剃须刀并不比其他剃须刀好,而且生 产成本也更高,但别人的剃须刀卖不出去,吉列的剃 须刀却是供不应求,原因就在于他实际上贴本把剃须 刀的零售价定为 55 美分,批发价 25 美分,这不到其 生产成本的 1/5。同时,他以 5 美分一个的价格出售 刀片,而每个刀片的制造成本不到 1 美分,这实际上 是以刀片的赢利来补贴剃须刀的亏损当然吉列剃须 刀只能使用其专利刀片。由子每个刀片可以使用 6—7 次,每刮一次脸所花的钱不足 1 美分,只相当于 去理发店花费的 1/10,因而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 使用吉列剃须刀。 吉列的成功在于他采取了一种合适的定价方法,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消费者购买一种产品 或服务并不形成最终的经济行为,而是一个中间行为, 消费者用这种行为来“生产”最后的“满足”或“福 利”。顾客要购买的并不是剃须刀,而是刮脸,刮脸 的最终目的是使他看起来形象更好、更体面等,为了 达到这个目的,他有去理发店、买折叠式剃须刀或安 全剃须刀三种选择,而吉列的定价方法使他选择购买 吉列剃须刀最为合算。在竞争对手们想方设法降低生 产成本时,吉列独辟蹊径,他的定价方法反映了消费 者购买的真正“价值”,而不是生产商的“成本”,这 是他成功的最大原因。 吉列的定价方法为后来的许多企业所模仿。日本 企业的佳道、理光、富士通等大牌厂商就把打印机的 价格定得很低,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同时他们又 把墨盒的价格定得很高。打印机是基本不赚钱甚至是 亏本的,而墨盒却有数倍的利润,这样消费者实际付 出的是“打印件”的成本,而不是“打印机”的成本。 当然这种做法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的:一是亏本 的产品与赢利的产品一定要配套。假如消费者买了 55 美分的吉列剃须刀,又可以从别的厂商那里买 1 美分 的刀片,那么等待他的结果只有一个——破产;二是 对消费者的消费情况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吉列 每销售一个剃须刀亏本 1 美元,相当 25 个刀片的赢 利,他必须对消费者的平均刮脸次数有一个较准确的 估计,假如平均每个消费者每年只用二、三个刀片, 他也就亏定了;三是竞争对手不会或无力进行恶性竞 争。假如有人大量收购吉列剃须刀而又不买刀片,吉 列也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四是别人的模仿不会对其 造成重大威胁。 灵活的定价和销售方法可以使顾客愿意为他们所 买的东西付钱,而不是为厂商所生产的东西付钱,不 管是吉列的定价方法还是分期付款或租赁,价格的处 理安排一定要符合消费者实际购买的事物。(原载 《中外企业文化》,杨育谋,2002 年第 3 期) 思考题: 分析吉列安全剃须刀定价所使用的策略。 “吉列模式”并不止限于剃须刀和刀片,凡是对产品 的配套服务要求比较高的耐用消费品都适用。譬如, 惠普通过对其打印机墨盒技术申请专利以及将使用 原装墨盒作为质保条件,从下游利润中大大获益。因 为,打印机本身只占到机器使用生命周期中所有利润 的 1/3,而其他的 2/3 是由墨盒创造的。再以双门冰箱 为例,除了压缩机和柜体这些核心部件外,还有一些 易消耗部件,如冰水分配器、水过滤器等等,在冰箱 整体使用寿命中,制造商销售过滤器替换部件的毛利 和从整机销售中获取的毛利是一致的。 品牌世家:        随着这种“刀片+刀架”式定价策略的流行, 消费者逐渐认识到“廉价的剃须刀”即意味着“高价 的刀片”,因此,它的促销作用也越来越小。在这种 状况下,应用“反吉列模式”的生产商反而获得了消 费者更多的信任。英国“知识与推广公司”(Knowledge and Merchandising Inc. KMI)旗下的 “剃须之王 ” (King of Shaves)就通过改变以往剃刀和刀片搭售的 定价策略,将二者调至同样价位,获得了成功。如今 它已占英国剃须市场 15%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