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人教版)-第二章人的营养(第7课时)-探究营养物质的消化-1教案.docxVIP

初一生物(人教版)-第二章人的营养(第7课时)-探究营养物质的消化-1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探究营养物质的消化 学科 生物学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一 教材 书名:《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有关营养物质的探究实验,学会分析对照实验,并理解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等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概述营养物质消化是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能力目标】 尝试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学会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并进行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每当我们吃过饭后,大约经过4个小时,食物通过在胃、小肠等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后,将排入大肠。因此,为了不断给人体补充能量,大约4~6小时可以安排一次用餐。早晨,当我们经过8个小时的睡眠后,胃中的食物早已经排空,因此吃富含营养的早餐对人体健康是特别重要的。 以馒头为例引导同学们,回忆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当我们进餐时,我们摄入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并吸收后,就可以为我们提供物质和能量了。 引导学生应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食物在消化道内进行的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小视频还原一下,食物在口腔和胃内的真实情景。 通过播放视频观察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食物会经过牙齿的切断、撕裂和磨碎,将食物从大块变成小块。再加上舌的搅拌,及唾液与食物的混合共同作用,形成食团。 经吞咽后,食物会经过食道进入胃。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到,胃在不停的蠕动,以及胃内消化液在这个过程会与食物混合,因此食物在胃中,主要经过胃的蠕动及胃液的作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归纳出牙齿和舌及胃肠的蠕动仅将食团物理性状改变,比如大块变小块,因此属于物理性消化,唾液和胃液参与的消化可以将物质分解变小,属于化学性消化。那什么是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之间的联系,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是可以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研究的。 通过复习和分析,进一步明确牙齿和舌 及胃肠的蠕动仅将食团物理性状改变,比如大块变小块,因此属于物理性消化,唾液和胃液参与的消化可以将物质分解变小,属于化学性消化。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以馒头为例,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在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三个因素是共同作用的,在进食时通过口腔这样的环境将三个因素一一割裂开,分别的探究和比对观察是不能实现的。这样可以通过模拟口腔环境分别进行探究。 对于复杂的问题,多个影响因素的,我们在探究时可以一个一个因素分别探究,再综合分析。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实验的用具和取唾液的过程 在准备实验中,取唾液是一个关键过程,所以通过视频教会学生如何取唾液。并在展示用具是,强调碘液和恒温水浴锅的作用。碘液滴加后可以给细胞染色观察细胞核等结构,或是用滴加碘液的方法鉴定淀粉,而这里我们用碘液的目的就是后者,鉴定淀粉。恒温水浴锅是可以控制温度的仪器,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下,为实验提供可能。 (2)实验操作 视频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在播放添加淀粉液、滴加唾液或清水、水浴加热等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操作细节。请同学们注意,特别是在量取液体时要,要将量筒上刻度线放到与眼睛平齐的位置,这样量筒中的液体的读数才是准确的,而且做完实验均要把用具放回原处,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放在37℃的水浴锅中加热?这其实就是模拟人体口腔内的大致温度。 (3)检测实验结果 过5-10分钟,就可以取出,就可以滴加碘液检测结果了。(播放视频)当把两个试管均滴加2滴碘液摇匀后,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实验的现象。1号的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分析实验操作的基本原则 综合分析一下实验过程,实验探究的变量是什么?只是唾液,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那么除了我们要研究的变量,其它的条件如何控制呢?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其它的变量都是相同的,都相同量的淀粉液、相同的温度等,这体现的是对照实验的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就可以排除温度、淀粉不同等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了。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经碘液检测的变蓝、不变蓝的实验的这个现象反映出来的真实的结果是什么?其实是淀粉是否被分解。因为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而如果被分解成麦芽糖等其它的物质就不会变蓝,这样我们就可也知道,一号不变蓝,是淀粉分解,二号变蓝,是淀粉未被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至善策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文件问题或需求请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