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解读12367.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页眉内容 \.冲 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解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课程 定的,它的总体设计思想集中反映在课程标准 中,今天我共谈了六个问题:课程背景分析,课程性质分析,设计理 念诠释和设计思路说明,内容标准解读,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背景分析 这一问题只是在课程标准“前言”的开头部分简要的提出。因为, 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也是这门课程设计的背景,各门学科 的课程标准有相同之处,这里不再作重复,然而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 程,它的开设有其特殊背景,需要在学习课程标准时首先学习才能正 确掌握课程标准的精神。 1、时代要求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 时代已经进入了 21 世纪,德育 逐渐成为全世界教育关注的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人类如何共处,民族 如何共处,国家如何共处,人与自然如何共处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 决的紧迫问题。学会共处,“学会关心”是 21 世纪各国教育专家的共 同口号,而这正是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的思想和社会性发展提出的新要 求,是一个道德教育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和加强德育,只是有的不叫 “道德教育”,而称“品行教育”或“品质教育”。我国在深化基础 教育改革,加快素质教育步伐的时候,也十分强调改进和加强德育, 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江泽民 )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 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 (李岚清) 。 1981年开设小 1981年开设小 学德育课程 ---( 思想品德 )课,20 多年来,这门课在教材教材建设和教 法改革上不断努力,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较大 的影响,打下了初步基础,取得了教育成效。 1992 年起又在小学 3-6 年级开设了 <社会 >课,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 知识和国情教育,并锻炼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 页眉内容 页眉内容 页眉内容 页眉内容 展完善的人格或品, 展完善的人格或品, 的分科教学,彼此割裂地“铸造”学生人格而无效的局面,以提高德 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程性质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 程。”这段话首先给本课程定位,他开设的学段是中高年级。从“本 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图中可见,它是在中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 活》科的基础上,并与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 两门课在加强小学德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分科教育内容脱 离小学生生活实际;两门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又有许多交叉重复,《思 想品德》可出现单纯品德教育,缺乏知识基础,存在概念化,简单化, 成人化倾向;《社会》课又因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而忽略品德教育, 二者均不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 经过对广大的调查研究,经过专家的论证,提出了将原《思想品德》 课和《社会》课整合成一门综合课一一《品德与社会》的设想。综合 后的《品德与社会》课能体现原两门课的优势,使品德教育有个载体, 使社会知识有了灵魂,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小学教育。 2、综合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儿童发展规律。这次课程改革的具 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弊端, 设置综合课程。课程综合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各国逐渐流行 起来的。因为,许多影响全球的问题(如环境,人口等)需要依靠学 科联合起来综合解决,况且课程综合化符 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实际的社会生活是综 合的,人的知,情,意,行发展也是整体的。有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人际关系的丰富性,才能 使人格获得全面完整的发展。也就是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发 性。设置《品德与社会》综合课正是为了改变过去 《历史》,《地理》课相衔接。同时,还有两个方面给课程定性,一 是从课程目标看,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 程,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或方向性,一是从课程类型看,具有综合性 课程标准在这部分第二段进一步说明了本课程的特性: 1、综合性。 性。本课程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它包含了品德, 行 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 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别于过去分科课程的特 性。 性。2、经验 性。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 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 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 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等等。这里阐明了学生是在活动中,在各 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获得发展 的,是主动参与式的学习,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