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优秀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 .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 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分析: 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 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 也容易为文 题的表面所迷惑, 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 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 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 ,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 了耐人 “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 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 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 “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 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 “题记”献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 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 “落叶”及“黄叶” ,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 1:从概念上讲, “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 问 2 :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 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 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引 2 :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 之处。 (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 )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显示: 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 “秋月照层岭, 寒 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讨论后明确: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予人以一种饱满感, 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 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木”暗示了“落叶”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 “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 “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思考: “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体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 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 、“落叶”、

文档评论(0)

zhaojf9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