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苏东经济转轨已经历时十年.doc

按语:苏东经济转轨已经历时十年.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轨中的公司治理失效 斯蒂格利兹   按语:苏东经济转轨已经历时十年。然而,在实施“休克疗法”之后不但没有迅速步入经济增长和繁荣。 相反,GDP增长水平急剧下降,宏观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贫困增加。对此,必须进行理论上的反思。   实践表明,经济转轨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包括从经济到社会的全面重构,它涉及机构基础设施、法律体 系、金融系统、破产机制和竞争政策、社会资本的保护和创造。俄罗斯的资本外逃和工业投资的匮乏表明, 简单的私有化将导致资产流失,而不能创造财富。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的成功表明,在竞争和私有化之间,竞争更为重要。扭曲的私有化只能导致垄断竞 争、恶性竞争,使少数人暴富,而公平竞争则增进效率,使广大消费者受益。中国的经济改革以竞争为主并 伴随着非国有化进程,通过开放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成功地维持了高经济增长,并有效促进了社会发展。同 西方经济学家对苏东转轨提出的所谓“理想模式”相比,中国的“有瑕庇的”和“不够完美”的渐进化改革 更务实,也更成功。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东欧转轨十年后的今天,对经济转轨的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进行了 重新评估,对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批判,也对包括“华盛顿共识”在内的“标准的西方建议”的简 单经济自由主义提出了质疑。此文是斯蒂格利茨继《转轨十年:改革向何处去》一文之后,于1999年6月在巴 黎举行的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会上所做的演讲。本文对经济转轨的一些经验教训--主要是公司治理及相关 问题作了更详细的阐释。狭义的公司治理问题是指采取一定的公司组织形式及监督管理机制,为企业管理者 提供有效激励,促使其采取能够增进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斯蒂格利茨拓展了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提出了“利 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该理论认为广义上的公司“所有者”除了所有者和管理者外,还应该 考虑利益相关集团,包括工人、银行和地方政府。简单化地将国有资产出售或转让而不考虑相关利益者权益,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工人下岗,银行呆帐,进而损害储户利益,政府的税收也受到损失,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市场转轨成功的关键。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理论所指的公司治理,已经远远超 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治理问题,它涉及到了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法律体系,金融系统和竞争性市场等,也包 括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   当前,我国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实施有效的企业监管,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促使国有企业保值增 值,如何解决好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提高企业效益等重大问题,读读这篇文章,借鉴一下俄罗斯十年转轨的 教训,将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 一. 简介   二十世纪主要有两个重大经济事件,一个是从1917年苏联开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试验,最终以十年前 苏维埃王国的崩溃而告终;另一个是这些国家在过去的十年中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一个试验给予我们的经 验和教训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共识,即中央计划不能代替市场,即使是市场社会主义(market socialism)也无 法替代与资本主义相关的激励机制,即促进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符合消费者需求、创新的激励机制。但从第 二个试验中汲取的教训却非常模糊不清,而我今天的发言就是主要针对于此。   首先,事实所反映的情况是自相矛盾的。图一对转轨国家经济转轨前十年的平均增长率与过去的十年加以 比较。(除了一个例外,这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后比转轨前经济增长更差劲了)。实际上,大多数这些国家 还没有能够达到1989年的GDP水平,也就说从平均意义上来看,这些国家今天比转轨之前更穷了。这一结果被 其它生活富裕水平指标(indicators of well being),比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所证实。图3所示的是转轨前 后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情况。同样,结果并不乐观。这些国家的预期寿命即使在全世界预期寿命平均提高两年 的情况下,其平均水平仍有所下降。   但是,有关贫困的统计数据更加令人担忧。在我们有统计数据的25个国家中,按人均每天4美元的标准计 算,有18个国家的平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4%增加到45%,反映了这些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恶化。图4 显示了生活水平受影响最严重的几个国家的这些变化。显然俄罗斯和其它几个东欧国家以及前苏联国家成功地 否定了一个多年来成立的经济学“规则”,即增长(效率)和不平等之间的替代关系(trade-off between efficiency and inequality)。它们同转轨开始前相比在转轨之后成功地实现了低的增长和高的不平等。   我有意地将一个非常成功的国家排除在到目前为止我所给出的数据之外,那就是中国。所幸的是中国的成 功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因为中国的人口相当于所有其它转轨国家总人口之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