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散文选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页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页 董桥散文选集 董桥,1942年生, 福建晋江人,台湾 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供大家欣赏。 :脂砚斋里的刘旦宅 前不久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著名画家刘旦宅精心绘成的《红楼金钗十二图》由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发行十二枚一套电话磁卡,上海市红楼梦学会编号发行一千套珍藏型《红楼梦》电话卡折,供应红学会员之外,少量问世。消息说,七月二十七日,刘旦宅、诗人胡邦彦、上海红楼梦学会会长孙逊为卡迷收藏者签名。我不迷《红楼梦》,只迷刘旦宅先生画的《红楼梦》作品。我先结识刘先生,后来连他渊源家学的公子天炜也成了我的好朋友。刘先生好几年前给我画过一幅《宝钗扑蝶》;我一向怕宝钗,正派得发闷,可是刘先生这幅画太好了,到现在还挂在我的客厅里。 七十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印过一本刘先生的《石头记人物画》,郭沫若题籤,周汝昌配诗。我实在喜欢书中那幅《平儿理妆》,写信恳请刘先生割爱让那幅原画给我。刘先生回信说原画不在手头了,改天找到画稿给我另画一张。我等了好久。有一天,天炜来港,约我一叙,当面交下刘先生给我画的《平儿理妆》。画不大,粉彩淡里透艳,平儿侧着身子调粉既罢,簪花髻上,腰间束一条枣红双环四合如意条;纤细的手指,水灵的眼睛,一袭薄纱绿衫几乎飘起幽香。画上题识云:「予绘红楼珠翠甚夥,而桥公独锺平儿一人,数函索求,历经春秋,乃检得旧稿,依样为之,窃喜似符广告术语所谓今年二十明年十八之调耳。公以为然否?望笑纳。甲戌小雪刘旦宅」。另有一纸是刘先生行书抄录周汝昌咏平儿的那首诗:「辛酸荼毒费寻思,调粉簪花浣帕丝;半响倚床悲喜尽,数痕痛泪避人知。解味道人诗。海云生书」。一画一字,加上那样一段风趣隽永的题识,裱好之后我终於不舍得挂,生怕狎客偷香,轻薄了这般俏丽的平儿! 文化果然如此醉人。看到《新民晚报》的消息之后,我跟刘先生通电话,说我想买那一套电话磁卡。刘先生开玩笑说,你要买,我得加个零。接着说会马上寄一套给我。刘先生夫妇这几天去了欧洲,天炜很快替我办好这件大事,我也很快收到《红楼金钗十二图》。元春观灯、宝黛戏囊、宝钗掣签、湘云拾麟、妙玉品雪、凤姐逞威、探春结社、李纨掌坛、惜春构图、迎春读经、巧姐夜织、可卿展衾,十二幅通景屏印在折叶上半截,底下一个个玻璃纸袋分插十二张磁卡,一张一个题材。「缘起」上说,此画原稿去年为台湾私人藏家以巨金购得,这次有限印刷,编号发行一千套。我这套是第零五五二号。刘先生现在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美术系主任。读书多,有胆识,笔下一草一木都由心造,一洗陈陈相因的传统画规,是画家中的脂砚斋。他这些精品断非说部的绣像,而是磅礴的眉批,言雪芹之不能言;无怪乎浸淫数十寒暑,作品居然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文字不可俗气 文字像人,有的俗气,有的不俗。偏见的人一口咬定畅销作品必是俗气,其实并不尽然。Edmund Wilson说:不少有品味的人都劝他认真看待毛姆(Somerset Maugham)的作品,可是他始终觉得毛姆顶多是二流作家;他说毛姆在美国名望甚高,《人性枷锁》原稿居然奉献给国会图书馆庋藏,简直是文学之坠落,令人胃口大倒,无心写作。他说毛姆的文字越白越好(Mr Maugham writes best when his language is plainest),作品流畅,饶有趣味,可惜始终是杂志货色(but these stories are magazine commodities)。毛姆小说故事铺陈生动,畅销多年,发了大财,严肃作家多不顺眼,总是说他庸俗。我觉得看毛姆文字来打好英文基础还不失为良策,起码故事引人入胜,不沉闷。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都在杂志上登小说,to damn a story because it is a magazine story is absurd,毛姆辩解说。 说文字俗,与文言白话无关;作者的胸襟和品味举足轻重。冒襄的《影梅庵忆语》自有历史与文学之价值,但论笔墨则有的地方清雅,有的地方俗气。「舟泊江边,时西先生毕今梁寄余夏西洋布一端,如蝉纱,洁比雪艳,以退红为里。为姬制轻衫,不减张丽华桂宫霓裳也。偕登金山,时四五龙舟冲波激荡而上,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绕山而行,凡我两人所止,则龙舟争赴,回环数匝不去。」这样的段落未必是文字俗气,可能是蝉纱轻衫不够庄重,也可能是比姬为张丽华显得平庸,又或许是说出人家指他们为神仙肉麻。另一段说:「鸳鸯湖上,烟雨楼高。逶迤而东,则竹亭园半在湖内,然环城四面,名园胜寺,夹浅渚层溪而潋滟者,皆湖也。游人一登烟雨楼,遂谓已尽其胜,不知浩瀚幽渺之致,正不在此。」这的确是高洁得多了。自己的儿女私情恐怕真是不可随便描绘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