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从《离骚图》及序跋注文研究.doc.docxVIP

萧云从《离骚图》及序跋注文研究.doc.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云从《离骚图》及序跋注文研究 关键词: 萧云从;《离骚图》;独创性追求;遗民之思 摘要: 萧云从《离骚图》是我国古代楚辞图绘的精品。通过对《离骚图》 及近八千字的序跋注文的研究可知,萧云从不愿蹈袭前人画作,力 求有所新创,显示了对艺术创造的苦心经营和独创性追求;基于绘 画的诫世功用,萧云从的图绘多蕴有规劝鉴诫的思想内涵,体现了 笔之所到、思之久远的人文关怀。作为明代遗民,萧云从深契于屈 子的爱国之心,在《离骚图》笔墨之中,灌注着深沉的哀愤和思怀 故国之情。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12家国沧桑一慨中,离骚图就思无穷。 遗民老去诗心苦,古壁长留画本工。 —— 沈祥龙《过萧尺木 墓》 萧云从《离骚图》凡 64 图,包括《九歌图》 9 图、《天问 图》 54 图、《三闾大夫卜居渔父》 1 图,总称《离骚图》。据《凡 例》,萧云从曾绘有《远游》 5 图,但因战火被毁,而香草图则 “有 志未逮 ”。乾隆四十七年( 1782),清高宗在四库呈览时得见此图, 惜其佚阙不全,命补绘其余各篇插图,由四库馆绘图分校官门应兆 耗时两年完成,除临摹萧氏原作 64 幅外,又补绘了 91 幅,共计 155 图,名为 《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 图》。 顺治二 年 (1645)五月,清兵进驻芜湖,萧云从离家避居高淳,直至顺治四 年( 1647)秋才返回芜湖。大多数研究者因《离骚图》之《自序》 作于乙酉( 1645),认为该图亦初刊于此年。然而《自序》所标明 的时间是乙酉中秋,此时萧云从正避居外地,不太可能与歙县汤复 合作镌刻,故笔者认为《离骚图》的初刊时间应是在顺治四年 (1647)萧氏回到芜湖之后不久。《离骚图》的版本情况比较复 杂,笔者所依据的版本为民国十六年( 1927)武进陶湘玻璃版印 《喜咏轩丛书》本。 萧云从《离骚图》有近八千字的注文和序 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遗憾的是后世对它们不甚留意,门应兆 《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又只存图而舍注文及序跋,此本因 《四库全书》著录而流传甚广,故其序跋注文逐渐湮没无闻。从 《离骚图》各篇注文和序跋可以看出,萧云从在图绘之前曾仔细研 读屈原作品以及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柳宗元 《天对》和杨万里《天问天对解》等,并作精慎考据。萧云从《离 骚图》作为配诗的插图,可以说是在忠实原作的前提下,运用纷纭 的艺术想象,以生动传神之笔,展现其才思的精品佳构。 《九 歌图》: “不肯沿袭 ”的独创性追求 纵观历代楚辞图绘作品, 《九歌》无疑是古代画家文人最珍视的题材。历代《九歌图》既体 现了不同时代画家对《九歌》的理解和诠释,又展现了不同画家的 精湛技艺和个性风格。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九歌图》是现存最 早的全套《九歌图》。李公麟善用线描并发展了白描技法,其《九 歌图》人物秀发,行笔精妙,是元明时期《九歌》题材绘画的标准 范本。元人钱选、赵孟頫、张渥,明人董其昌、陆谨、仇英等,均 是在李公麟《九歌图》的基础上,或作为范本临摹,或进行发挥和 新创造的。 萧云从在《离骚图 自序》中说: 近睹《九歌 图》,不大称意,怪为改窜。 ”笔者疑萧氏所指,即为明人陈洪绶所 绘之版画《九歌图》。陈洪绶《九歌图》是在崇祯十一年( 1638) 来钦之《楚辞述注》付梓时作为插图付诸木刻的,在当时影响甚 广。对于陈、萧《九歌图》各自的特点,姜亮夫所论极为精到: “老 莲(陈洪绶)笔意简古、俊美,尺木(萧云从)精细斟酌。老莲体 认稍涉谲诡,容有所短,然富于故事性,而尺木用力真实,考据精 慎,特有独到。 ”[1]近人罗振常云: “余所见《离骚图》,绘者有 李龙眠、陈章侯、萧尺木三家,李 、陈均图《九歌》,萧则兼及 《天问》。论其笔意,则龙眠高古,章侯奇诡,尺木谨严,同绘一 图,而落墨不同,为状各异。其不肯苟且沿袭,而能自用其心思, 以各臻妙境如此,古人所为不可及也。 ”( 1924 年蟫隐庐影印《陈 萧二家绘离骚图》本)姜亮夫、罗振常二人分别用 “谲诡”、 “奇诡” 来形容陈洪绶画作的风格,又均提及萧云从精慎的笔意和创作态 度。这正是陈、萧二人最明显的不同之处,而陈洪绶笔意之 “诡”, 恐怕就是萧云从序称 “不大称意 ”之缘由。罗振常指出,陈洪绶、萧 云从二人画作的共同之处,在于均 “不肯苟且沿袭 ”而能自用心思。 此论诚为卓识。 萧云从的《九歌图》不愿蹈袭前人画作,在谨 遵诗作原意的基础上,力求有所新创,显示 关键词: 萧云从;《离骚图》;独创性追求;遗民之思 摘要: 萧云从《离骚图》是我国古代楚辞图绘的精品。通过对《离骚图》 及近八千字的序跋注文的研究可知,萧云从不愿蹈袭前人画作,力 求有所新创,显示了对艺术创造的苦心经营和独创性追求;基于绘 画的诫世功用,萧

文档评论(0)

yilinsha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