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教学方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歌》教学方案 主笔人:临淄一中 刘智 合作人:集体备课第一小组 使用人:八年级语文组 教学时间 学年 学期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对象 八 年级( )班 教学内容 10、组歌 作者:纪伯伦 教学目标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掌握文中生字生词; 教材 重点 分析 难点  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具 可以选择(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课件设计 自由设计 No. 号 教 学 思 路 与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10、组歌 作者:纪伯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俄)屠格涅夫、 (法 )波德莱尔、 (印度 )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 ,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 《雨之歌》 二、作者简介: 黎巴嫩文坛骄子 —— 纪伯伦 纪?哈?纪伯伦 (1883~ 1931),黎巴嫩诗人、 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 《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另三首是 《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 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 作者经历: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 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 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 他随母亲去美国, 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 1898 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 1902 年返美后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剪裁缝衣的妹妹相依为命。 1908 年,他得到友人资助赴巴黎学画,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 1911 年他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 第 1 页 共 5 页 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 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二、听读,整体感知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 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诵。 2、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 : 第一节:人、近(邻韵) 、分;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 ; 第三节:拗、躁,心; 第四节:他、下。 自学部分: 3、请同学朗诵《浪之歌》,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 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4、 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 “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等 5、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划分结构 ) 1—4 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 节: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三、品读,感悟浪的形象及作者情感 1、思考: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 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 “相亲相爱 ”“海誓山盟 ”等等 . ——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段: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2、结尾: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我的生活 ”、“我终身的工 作 ”是指什么? 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爱情 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3、作者借 “浪之歌 ”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四、小结《浪之歌》 本 节 课 配 套 习 题 设 计 第 2 页 共 5 页 字词练习 注: 以上每个栏目均可依据实际需要扩展使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忆关于“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二、配乐朗读《雨之歌》 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 “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