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总论》PPT课件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RAMS评分法 课件 医疗安全和医患沟通 概念:指医院在实施医疗保健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和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原因: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引起。 1.人为主观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影响。 2.客观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影响。 课件 课件 急救医学总论 课件 目的与要求1 掌握: 1.急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特点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3.临床常用的评分方法: APACHE系统、 Glasgow评分系统、Killp分级、 Forrester分级、急性肺损伤的定量评分方法、Ranson评分方法、CRAMS评分法。 4.影响医疗安全的主要因素,医患沟通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及基本原则。 课件 目的与要求2 熟悉: 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Marshall评分标准、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创伤评分标准、PHI评分标准。 客观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影响;对需急救患者进行医患沟通的注意要点。 课件 目的与要求3 了解: 1.急救医学形成的基础、研究内容与现实意义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概况 3.创伤的院内AIS-ISS评分系统、镇静镇痛评分、急性胰腺的 BISAP评分 4.医患沟通的技巧 课件 “历史悠久”的“新兴科学” 急救医学概念: 1.传统观点:急救是对患者应急处理的一种手段或方法。不是一门科学。 2.现代观点:急救医学是专门研究突发急危重症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过程中的相关临床变化规律及干预治疗的一门新兴科学。 课件 应社会需要而生 对几次战争伤亡人数和原因的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死率高达8.4% 第二此世界大战伤死率4.5% 朝鲜战争伤死率2.5% 越南战争普鲁士对法战争伤死率2%以下 对交通意外急救结果的分析 对心源性猝死的重视 课件 在探讨中发展 美国 60年代:侧重于创伤与中毒 欧洲 70年代:侧重于与创伤与疾病 中国 80年代:侧重于疾病与创伤 课件 美国模式—将病人接到医院来 有统一的呼救电话911 有多个派送中心:分别属于州、县、市、私人、消防队等 急救车为法定紧急车辆 有急救直升机 急救车或急救直升机上有不同层次的急救医士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统一记录表格 急救车与派送中心以及基地医院有直接通讯联系,急救医士可以直接接受前往医院的医生的指导 课件 美国模式—院内急救 医生来源:急诊专业培训的住院医生(或其他科室轮转的医生) 很多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只处理危重病人和外伤病人 “注意分诊区,特别是在较忙的时间,有些操作可以在分诊区进行,而不必等病人进入诊室。护士会提醒住院医如果病人在分诊区超过4小时 ” 急诊科内不再分科 急诊病人在就诊前有分诊护士按体征分诊,分区。不同区的应诊时间不同 急诊科医生有安排病人的特权 课件 美国模式—急救医学教育 70年代,其他专业的医生从事急救工作 80年代,其他专业医生培训急救医生 90年代后,急诊医生培训急救医生 有成型的教材 政府确定急诊医生的再教育和资格考试(每5年从新认定)以及急救医士的从业资格考试 公众培训和普及:大量公益广告、各个医院的急救普及培训 课件 欧洲模式—将医院 送到病人身边 瑞典 自然情况 岛国,水域面积大 寒冷季节长 人口稀少,老龄化严重 医疗情况 全民公费医疗 医疗设施完善,人均病床数多 社会稳定,暴力少 疾病和意外(冰冻、溺水、自杀)是主要急诊问题 课件 急诊医学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医派送中心(Dispatch Center)为核心 急救车和急救直升机属各个医院或政府机构 急救车分为急救指挥车、病人转运车、MICU和急救运输车 急救车属法定紧急车辆 有急救医士,但各医院医生轮流参加急救车出诊及现场救护 直升机是一种常规的急救运输工具 平均反应时间为5~8分钟,到达医院的时间<20分钟 急救车与派送中心和前往医院有直接通讯联系 课件 急救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国际正式承认迄今仅20余年.(1979年) 我国于1987年5月于杭州正式成立“中华急诊医学学会”,急救统一呼号“120” 急救医疗救援工作的状况,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整体医疗卫生水平和卫生管理状况。 课件 急救医学在中国 1980年10月我国卫生部颁发“加强城市急救工作”文件; 1983年又颁发了“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方案”明确提出城市综合性医院要成立急诊科; 1986年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草案第二稿); 课件 1987年5月成立了全国急诊学会。同年11月和1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城市急救和急诊与灾害医学国际会议,至此,我国急诊急救医学被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课件 近年急救需求增加 富起来了 小康:贫困人口从76年90%到2000年3% 对生活质量要求高了,有病

文档评论(0)

158****6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