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3) 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6—12课) 历史主线、设计思路与单元导言 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外国列强的侵略带给中国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下长期高度发展同时又不易变化的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经济和君主专制体制以猛烈的冲击,迫使中国社会逐步摆脱封建王朝循环更替的发展模式,向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即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方向缓慢迈进。古老的中国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迈进,应该说这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进步。近代化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相互伴随、相互促进。但是,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相比,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在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背景进行的,因此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派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始,经康梁维新派发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继而孙中山领导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掀起对封建思想文化批判的思想解放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层层推进、急速深入的历史特征,即从最初学习西方的军工、民用生产技术,到追求政治体制的变革,到思想文化领域的自觉性革命。这是一个持续的、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过程,这已成为目前史学界的一个共识。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求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4)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其一,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其实课程标准已经有所限定——“列举洋务派为“求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来讲,则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近代工业的兴起”的编排角度即可看出。其二,新式交通工具的编排问题。新式交通的兴起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至远且巨,它既是近代化进程的表现,又是这一进程的推进力量,在这方面的变化尤以轮船、火车、电报最具代表性。第三,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内容标准: (1)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严复——“警世洪钟《天演论》”,变法舆论的宣传与新社会发展观的提出。 每课一得:君主立宪制介绍。 第8课 辛亥革命 内容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如果大家对照历史课程标准可以发现,这一学习单元中,属于运用层次要求的比重相对较大。如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们认为,课标中的要求实际上是一个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武昌起义是作为一般了解层次要求提出来的,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作为运用层次要求提出的。对于这样的内容要求,我们的理解是,学生的探讨必须是在了解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开展反清斗争、提出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及辛亥革命的史实基础上来展开的,如果对前面的史实无所得知,那么探讨也将成为缺乏史实支撑的无源之水。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方面的重心在于历史史实,而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则只是做了简单的描述。在这里,历史意义的探讨是应通过学生自己结合史实开展的思索过程来完成,教师主要担负引导和参谋的作用,而不是由让学生顺着教师给定的思路和结论来加以展开,使学生的讨论成为既定结论的注释而已。探讨的落脚点在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上,而探讨的方法、角度、途径和手段可以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通过这种探讨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一些基本方法。 每课一得:共和制介绍。 材料阅读:临时约法,与君主专制的区别。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内容标准: (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