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重点项目工程.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市政交通-隧道工程   5.1 建设条件   5.2 总体设计   5.3 隧道线形设计   5.4 隧道主体设计   5.5 隧道隶属工程   5.6 工程案例   伴随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交通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最为严重问题之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构建立体交通、提倡公共交通,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含相关键意义。   构建立体交通之一就是发展城市地下道路。目前中国部分关键城市全部在发展城市地下道路隧道。如北京奥运公园地下道路隧道;上海延安东路越江隧道、上海军工路隧道、打浦路隧道、外环隧道;南京玄武湖隧道、武汉长江隧道、杭州西湖隧道;扬州瘦西湖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   本章隧道工程是指城市地下道路隧道。   5.1 建设条件   城市地下道路和地面道路有比较大差异,表现在道路环境、驾驶行为、设施配置、运行和防灾、道路特征和交通组织和建设特征等方面。城市地下空间发展,逐步出现了部分新型地下车行服务设施。传统意义上单点进出隧道向着多点进出、系统性长距离地下车行设施发展。这些新型地下车行设施和传统单点进出隧道相比,在交通定位、使用功效、通风、防灾、应抢救援等方面全部存在显著差异。地下道路和地面道路差异对比见表5.1-1。城市地下道路经典断面见图5.1-1。   表5.1-1 城市地下道路和地面道路差异对比 差异 地面道路 地下道路 道路环境 外部环境 受外界雨、雪等影响 几乎不受外界影响 光环境 自然光 需要辅助照明 空气环境 和外界空气一样 污染积聚,中等以上长度隧道需设辅助通风系统 温度湿度环境 随外界改变 相对稳定 声环境 自然声、噪声不大 噪声大 驾驶行为和车辆特征 驾驶人行为 正常 保守、心理影响、轻易疲惫 车辆运行特征 除快速路外,通常道路受两侧干扰较大 连续流、干扰少、轻易超速 设施配置 标志标线、护栏等常规交通设施、相对简单 除正常交通设置外,需配置通风、照明、监控、消防、逃生等 运行和防灾 简单,对防灾安全要求低 对运行安全要求高,需进行消防、逃生等防灾设计 道路特征和交通组织 相对轻易 空间有限、封闭,视距等受影响,内外衔接相对困难 建设特征 空间位置 高架或地面 地下深埋或浅埋 影响原因 地质、地形 除地面影响外,受管线、地下其它设施影响较大 施工技术 简单 技术难度大、风险高 效益 早期投入少 早期投入较大,但环境保护等长远效益显著,综合优势显著      图5.1-1 城市地下道路经典断面   城市地下道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也不一样。除了地理位置差异,在建设条件、交通特点、技术标准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城市地下道路隧道在城市区域,人口稠密,建筑物多,难度大,风险高;交通特点也不一样;城市地下道路以小客车为主;通常设有多点进出。另外隧道隶属设施要求也相对较高。具体比较见表5.1-2。   表5.1-2 城市地下道路和公路隧道不一样 差异 公路隧道 城市地下道路 建设条件 关键受地质、地形原因影响 ⑴穿越城市中心区,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多 ⑵受沿线开发、拆迁等影响较大 交通特点 客货混行、包含重载交通 ⑴交通组成较为单一 ⑵交通流量大 道路特点和交通组织 以单点进出为主,线形、技术标准要求较高,交通组织简单 ⑴建筑横断面形式多样,如通孔、双层等 ⑵存在多点进出、服务沿线关键区域 ⑶受地下设施影响,部分路段平、纵线形技术标准较低,尤其是匝道等 ⑷道路总体走向受城市道路路网布局、详规控制 ⑸需考虑和地面道路衔接,统筹部署。 功效性 功效单一,关键负担交通功效 ⑴复合功效性强,不仅负担交通功效,还和高压电缆、输水管线、光缆等管线共构 ⑵或和轨道通孔,形成路轨公用断面 隶属设施和安全防灾等 相对简单 ⑴通风差异,存在道路分岔、车流汇入和分离影响,对洞口污染排放要求高 ⑵交通监控复杂,需要和周围路网联动协调,进行统一计划 技术标准 以公路隧道和公路线形设计相关规范为依据 采取城市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小客车专用时采取小客车专用技术标准      图5.1-2 城市地下道路隧道      图5.1-3 公路隧道   城市地下道路从功效上讲,关键有以下多个类型:   ①穿越江河、山体等障碍物城市地下道路。如上海市区穿越黄浦江越江隧道;南京、武汉市区穿越长江隧道;北京市区穿越西山风景区西山隧道等。   ②穿越一个或多个交叉口城市地下道路。这种类型地下道路通常也称为城市下立交,其功效是为了改善节点交通矛盾、或改善区域景观环境而设置。比如北京市奥运公园地下大屯路隧道、慧忠路隧道;上海市穿越世纪大道东方路隧道等。   ③系统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这种类型地下道路通常较长、规模较大,并设多个进出口,和路网连续较为紧密,以服务中长距离交通为主。在交通网络中负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