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讲议3 新文化运动及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岳麓.ppt

历史一轮复习讲议3 新文化运动及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岳麓.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答案] C (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要实现的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革命斗争缺乏群众基础,反映出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也表明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考题研析   【例1】 命题视角: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2010·江苏)“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遵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推理的能力。据材料中的“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国民政治能否实现取决于人民思想觉悟的高低,故可推知陈独秀的根本出发点是D。 [答案] D [变式演练1]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对中国人有罪的”。这段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 从材料的内容看,主要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最有可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D 【例2】 命题视角:考查对孙中山的认识。 (2010·浙江)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后,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①是在1895年广州起义后。②是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来的。③是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致力于民生建设。④发生于护法运动时期。 [答案] C [变式演练2]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1979年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思想。 [答案] D 【例3】 命题视角:利用材料考查对梁启超和陈独秀的“新民”和“新青年”思想的认识。 (2009·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 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能上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解析] 第(1)问,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

文档评论(0)

qingh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