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士与罪臣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曾国藩
终其一生浸淫于传统儒学教化体系中的中国文人士绅,对于生前身后名的执着,大概是其他文化体系的人所无法理解的,春秋一字之褒贬,便可囊括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世上行走数十年的所有功过。然而可悲的是,关于历史的话语权并不能始终掌握在秉笔直书的史学家手中,已化作一抔黄土的人物,时常要被放在胜利者的刀俎之下切削烹调一番,以不同的甚至迥异的面目任人臧否。曾国藩,这位一生在忠于朝廷和背叛民族的刀锋上起舞的晚清重臣,更是难免被贴上毁誉参半的历史标签。毛泽东曾在研究涤生文集后发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慨,推崇者眼中的曾国藩堪称国士无双,而历史中却又不乏贬责之声,斥作诡谲残暴的罪臣。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中说:“天下唯庸者无咎无誉。”作为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在他纵横捭阖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大抵也是以这样的信念支撑着自己矛盾的灵魂吧。
对于一个具有深度和矛盾性的历史人物,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才能看到3D立体的、更接近真实的影像。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曾国藩,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承认和正视历史,摒弃先入为主的片面观点,不盲信被别有用心者剪裁包装过的“圣贤”或“汉奸”形象,尽量从不扭曲、不篡改的历史事件中搜寻曾国藩的生平,再予置评;
其次,联系历史背景来分析历史人物。人是时代的产物,纵是权倾一时的曾国藩也同样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并不能完全操控自己的命运。了解了一个人所处的历史时代,我们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性和包容性就更进了一步。
最后,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历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是接受还是摒弃、是褒是贬、是全盘否定还是有选择地利用,这是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的。
曾国藩(1811-1872年), 湖南湘乡人,字 涤生,是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有学者说,若以人物断代,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史之最后一人,近代史之第一人。曾国藩的一生,从资质不佳的读书郎到统帅湘军官居一品的总督,充分证明了一个平凡人在意志力的推动下能够达到怎样辉煌的高度。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这个文化体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此外,曾国藩以儒家精神治理湘军、以《讨粤匪檄》鼓动知识分子脱去长衫投入湘军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亦堪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在道德方面,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甚至被后世推崇者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在仕途方面,素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之说,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借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除此之外,在人才建设方面,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 而传诵至今的曾国藩家书家训,又证明了曾国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他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
然而,这样一位“完人”的身后也有许多咎责的声音,身为汉族子弟却听命于满清政府“为虎作伥”,于官场结交党羽,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杀人如麻,入南京后,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实十余万人大多是老百姓,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虏掠,或战胜后之焚杀,尤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曾国藩的幕僚 赵烈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