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技术与科学-04 第四章(2014).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四 章 建 筑 防 雷 接闪器与引下线 4.1 概 述 如何确保建筑物等的雷电安全? 本杰明·富兰克林(1753)就描述了建 筑物防雷保护方案的要点:人类应该为 上帝对我们的仁慈而感到高兴,因为人 类最终找到了保护他们的家及其他建筑物免遭雷电损害的方法和手段。 这种方法如下:用一根小铁棒(有可能是制钉工人用的铁条制成的),棒要足够长以使得其一端在潮湿的地下3 ~ 4英尺,而另一端则高出建筑物最高处6~8英尺。位于上部的铁棒用1英寸左右的铜线缠绕加以固定,大小如同普通的织针,并且其末端形状应尽量尖锐;铁棒整体应用一些小的U形卡固定在房屋上。 如果要保护的房子或仓库横向很长,则建筑物两端都应该设置上述的针,并沿着屋脊安置一根居中的连接两根针的避雷线,从而把房子布置成不会被雷电损坏的结构。闪电被屋上的尖端吸引至其上,并在不破坏任何东西的情况下沿金属引下线入地。 航船的防雷措施也是利用这一原理。人们将末端尖锐的铁棒固定在船的桅杆之上,并在铁棒下端系上一根金属线,该金属线向下布置绕过其中一个船舱后伸入水中,从而保护船只免遭雷电损坏。 科学解释: 避雷针的原理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让由地球大气层中雷云感应出的电荷及时地释放进入地球地面,将电荷减低及中和,避免其过分的积累而引发巨大的雷电击中事故,并保护被雷电击中的建筑物或设备。 同时,在雷电发生时,避雷针还能吸引雷电的放电通道,让雷电电流从避雷针流入地球的土地里,避免巨大的电流对建筑、设备、树木造成破坏或者伤害偶然在地面之上走动的动物。 避雷针是广泛地使用于全世界的建筑物避雷系统中,并且效果良好,因为它们大大地减少了与闪电相关的火灾和建筑物结构损坏。 例如 (1)用四根垂直相互独立的绝缘棒,其顶部拉了接地的金属线来保护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肯尼迪太空中的的运载火箭,类似的还有美国空军发射基地的阿特拉斯5号。 顶部拉了接地的金属线来保护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 俄新社转法新社7月16日报道,就在7月12日再次准备发射之际,奋进号发射台被11次闪电击中,被迫再次推迟发射。 奋进号航天飞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KSC)旗下,第五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航天飞机。首次飞行是在1992年5月7日。 2011年5月1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开始其19年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太空使命。 2012年9月2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抵达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洛杉矶国际机场,完成最后一次空中飞行。 阿波罗系列的土星5号绕月火箭 例如 (2) 将高大的导电杆塔竖立在油罐周围,塔的顶端有些有金属丝相连,有些则没有; 例如 (3) 在一些输电线上方架设的接地的金属导线。 总的来说,对保护水平要求较高的设备和场所一般要求使用独立的防雷系统。 例如,油库或贮存爆炸物的仓库,又或者是火箭发射场。 由于可燃物的易燃性,爆炸性气体蒸气或爆炸性固体材料,或者附近闪电的电场和磁场可能产生会进入敏感电子系统的有害的感应过电压波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允许在被保护场所附近由闪电通道本身或者由附近闪电产生感应火花。 4. 2 接闪器 IEC 62305—1,2,3,4,5:2006,NFPA 780:2004,以及许多其他的国家标准要求安装并联的避雷针,但类似的保护方式明显可以通过在一建筑物绝缘屋顶上安装一块金属导电网格而实现。 IEC 62305—1,2,3,4,5:2006及许多国家法规都允许安装避雷网。其中网格所要求的尺寸在5~20 m之间。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l6m的网格。 最好的接闪器是固体金属屋顶,并且这些金属板要足够厚(NFPA780:2004明确规定厚度要大约3/16英寸(4.8 mm); IEC 62305 3:2006明确规定钢材质的厚度为4 mm,铜材质的为5 mm,铝材

文档评论(0)

卖报的小行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