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VIP

【校级联考】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愠怒(yùn) 棱镜(léng) 伫蓄(zhù) 疲倦不堪 B. 盔甲(hūi) 莅临(lì) 倘若(tǎng) 美不胜收 C. 屋檐(yán) 急躁(zào) 发髻(jì) 人声鼎沸 D. 搓捻(niǎn) 澄清(chéng) 分岐(qí) 各得其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有误,应为“贮蓄”;B项有误,应为盔甲(kuī);D项有误,应为“分歧”。故选C。 2.下列句子中重音、停连标识有误的一项是( ) (注:“.”是重音标记,“∨”是停顿标记,“^”是连接标记。) A.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B.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C.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D.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其中重音是指朗读或说话时,需要强调突出的词、短语,或者某个音节。D项的标注有误,正确的应为: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谦称自己的意见为“高论”。 C. 《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D. 《世说新语》,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掌握。“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B项有误,“高论”是对别人意见的敬称。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4.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比喻) B.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拟人) C.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拟人) D.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A项有误,从“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诗经》) (5)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7)《〈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归雁洛阳边 (2). (2)逝者如斯夫 (3).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 (4)白露未晞 (5). (5)老骥伏枥 (6). (6)朔气传金柝 (7). (7)学而不思则罔, (8).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雁”“羌”“晞”“枥”“罔”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6.名著阅读 (1)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