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 逝
鲁 迅
小说的特征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小说阅读的方法
理清情节
分析形象
审视环境
品味语言
把握意蕴
小说相关知识
1.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2.叙述人称
“我”与 “他” “你”
3.叙述腔调
指叙述人流露 出的感情色彩 、年龄、性别、身
份等个性特征。
如海明威小说中的内敛与沉潜。
批注式阅读
1.初读 ,符号法标注
2.细思 ,符号处批注
3.深品 ,交流后补充
批注式阅读 ,思考 :
1. 子君、涓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了怎样
的变化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么样的性格 ?
2.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
3.小说的叙述视角和人称是怎样的 ?对故
事的接受有什么影响 ?
解读之一 :觉醒者形象
在近现代社会……这批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有了自
己的独立社会追求和人生追求 ;但他们仍然必须生
活在一个世代相传、吃人与被吃的社会系统之中。
“人醒了无路可走”是他们的共同的命运。
《伤逝》中的子君、涓生……只是希望获得婚姻的
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他们的 “理想”实现了 ,共
同组织了一个小家庭。但这个社会的沉滞、腐朽却
不可能不毁灭掉这个爱情的绿洲。在这里 ,他们没
有使爱情不断更新的自由的空间。
郭志刚、孙中田 《中国现代文学史》 ,1999年
解读之二 :爱与善的两难
爱的图景尽管丰富多彩 ,但却有着共同的理性
基准。
这个基准是爱要以 “给予价值 ”而存在 , “在
人们相爱的过程中 ,彼此之间所给予的价值高于
他们的个体或客体价值。当每个参与者得到别人
给予的价值 ,同时也给予他人以价值时 ,就存在
着 爱 的这种 相 互关 系 “(欧文 ·辛格 《爱 的本
性》 )。
关于爱
很不幸的是 ,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便是这种不
平衡的爱。在小说中 ,涓生一直在召唤着子君的
爱 ,却看不出他自己对爱有什么付出。
希求得到子君这个人是涓生爱情阶段最大的心
理欲求 ,当然有这种欲求可以理解 ,但他却没有
想过 自己是否能承担起子君的爱。他的思维一直
停留在爱的初始阶段 ,以为只要激励起子君爱的
勇气就万事大吉了。
关于爱
爱首先是要给对方幸福 ,然后才在对方的幸福
里体验到 自己的幸福 ,涓生对此恐怕不很了解 ,
只是一味地索取 ,爱的倾斜就越来越大。
从涓生一方来看 ,应该说这是一场 尚未成熟的
恋爱。他没有类似于子君从外到内的实质性改变 ,
透过激情的外衣他对所爱之人的理性承担——给
与子君幸福——是苍白的 ,因为成熟的恋爱是激
情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而缺少合理的理性思考的
爱情必然脆弱不堪。
关于善
想要与子君分离却又怕与子君分离 ,这不是爱在牵绊
着涓生 ,而是善的道德理性在起着作用。
涓生的求真意志尽管给他带来了发源于善的痛苦 ,但
我们理应认识到 ,在善客观上已成为束缚的时候 ,它
的道德上的价值就转化成负面的了 ,维持一个无爱的
也即不道德的婚姻并不比打破这样的婚姻更高尚。
——毕新伟 《爱与善的两难》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年第2期
涓生的两难选择
小说的重心……在于涓生明确意识到与子君之间只剩下
无爱的婚姻 “以后 “,他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
不说 ”出爱情 已不存在 的真相 ,即是 “安于虚伪 ” ;
“说”出 ,则意味着 “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对方 ,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