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天路云端 神奇蜀道
第一节:金牛古道 剑门雄关
一、何为蜀道?
(一)蜀道名称的由来
蜀道因 “蜀”而得名。古蜀国最早为商、周方国,历经蚕丛、柏灌、鱼凫、
杜宇、开明五代。战国时秦灭蜀,设立蜀郡。三国时,刘备建蜀国。五代时,王
建、孟知祥建立前、后蜀国。元代以后,蜀成为四川省的别称。
从广义上说,所有入川的交通道路包括川汉、川滇、川黔、川陕、川甘等都
可以称为“蜀道”,即入蜀的道路,如四川汉源县经西昌通往云南大理的清溪道,
由今四川宜宾南抵云南曲靖的 “五尺道”等都可以称为蜀道。而狭义的 “蜀道”
仅指我国历史上翻越秦岭、巴山、沟通汉中盆地、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几条古驿
道的合称,主要有关中翻越秦岭通往汉中盆地的故道(又称陈仓道、散关道) 、褒斜道(斜
(骆谷道)
谷道)、文川道、回车道 (石门栈道、回车路、回车戍、回车阁道)、傥骆道 、子
午道,以上道路统称为 “北栈”,以及由汉中盆地西端经百牢关、五丁关南去入
蜀的金牛道 (石牛道、剑阁道)、由汉中越米仓山通往巴山、南趋巴中地区的米仓道
和由汉中西乡翻越巴山去四川达县、涪陵的荔枝道,即所谓 “南栈”。此外,跨
越岷山的阴平道,以及嘉陵江水道通常也归入蜀道。因蜀道途中多深山峡谷,许
多路段须凿石架栈才能通行,所以蜀道又被称为古栈道。
“蜀道”之名最早见于三国,魏国鱼豢 《魏略》有 “(申)仪绝蜀道”之
语,实际上蜀道的开凿早在先秦古蜀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司马迁《史记 ·范
睢蔡泽列传》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这里的蜀汉指蜀郡和汉中,而不是
三国时的蜀汉。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首
传诵千古的诗句,咏叹了自古以来蜀道的惊险巍峨和崎岖难行。这条惊险奇绝
的古道是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化的奇迹。
蜀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蜀道的开通首先要冲破秦岭、巴山
的阻隔。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位于渭河与汉江之间,是作为西部界限,
区分我国南方、北方的一条自然地理的分界线。秦岭的北面是富饶的关中平原,
南面是串珠般肥沃的汉中盆地。巴山是一条自西北而东南走向的山脉,绵亘于汉
中盆地与四川盆地之间,是汉水水系与嘉陵江的分水岭。秦巴山地峰峦层叠,河
谷纵横,成为巴蜀、汉中、关中之间交通的巨大障碍。而蜀道的畅通改变了巴蜀
与汉中、关中之间相互孤立和隔离的原始状态,加强了这些地区之间以及西南地
区与全国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古代文明的进步。
尤其是蜀道连通了蜀中和关中两个 “天府之国”,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全国准备
了条件。
(二)蜀道的历史作用
蜀道是古代最有影响和最繁忙的经济与文化交互传播的线路,是跨越西南与
西北最活跃、最兴旺的商贸线路,是中原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
带,与东部大运河、“西北丝绸之路”同样重要,是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精
神的象征。
蜀道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保护价值,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蜀道沿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其中秦岭
南麓的凤县被誉为 “栈道之乡”,素有 “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凤州古城
被誉为 “栈道第一城”,所谓 “栈道有四,凤占其三”,其中“栈道连云”是古凤
州著名的八景之一。
蜀道的开通,也与秦人的努力分不开。公元前316 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
错灭蜀以后,秦蜀之间的道路就已经畅通。上面已经讲过司马迁《史记》里记载,
蔡泽对范睢说: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范睢任秦国宰相,始于公元前266
年,上距秦惠文王灭蜀约五十年。这说明在范睢相秦时,秦国已经有通于汉中、
巴蜀的栈道。范睢相秦的十年中,在内政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使秦国的国
力更加强盛。一方面,随着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
展;另一方面,秦国逐步巩固了对巴蜀和汉中地区的统治。汉中是秦楚两国争夺
的地方,公元前312年,秦国在汉中大败楚国,汉中成为秦国的疆土。公元前
285年,秦国废掉蜀侯,正式设置郡县,秦国在巴蜀和汉中的政局逐步稳定。秦
国先后并占巴蜀、汉中之后,达到了 “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的目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