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业量透析我国儿童童年的消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从课业量透析我国儿童童年的消逝 摘要 “我要背着那重重的书啊,一步一步的向前爬”,孩子的书包成为教育中的话题。孩子们的书包重量越来越重,他们的童年已被课业充斥,压力迫使他们成熟的越来越早。他们本应烂漫的童年越来越短,童年正在消逝。 关键词 童年;消逝;从众心理;效益递减 2010年9月19日上午,江西九江3名小学生相约跳楼、摔成重伤,其原因竟是“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目前,笔者在一所南京某教育辅导机构做代班班主任,目睹了孩子们在辅导班的状态。不能说全部的学生都是由家长逼迫过来的,但从与孩子的交流中,得知一半以上的孩子是不愿意上辅导班的。他们告诉我,他们眼中的最大幸福就是能够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作业,然后好好的睡上一觉。读了美国学者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笔者想到中国孩子的童年,他们的童年是个什么状况。通过上面的事实、调查、亲生经历,笔者觉得我国儿童身上的负担不亚于成人,童年正在消逝。 一、童年定义界定 童年在消逝,那童年本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叶澜教授认为:童年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它是人的生命中颇为清新纯净、天真无邪的时期,是一段充满生气,不知烦恼的时期。提起童年就让人想起金色、明亮、温暖、闪闪发光。童年期一般与学龄初期吻合,自6、7岁到11、12岁。1卢梭认为,童年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2他认为孩子不应被固定在课堂里,提倡“自然教育”,他只为孩子推荐一本读物《鲁滨逊漂流记》。叔本华认为,孩子在童年时期更多地是处于认知的状态。在童年时期,能够享有喜悦之情。人类学家霍尔先生从人类进化史的角度指出,在个体生活早期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比以后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古老。儿童时期反映人类的远古时代,表现远古时代人类的特征。3也就是说孩子的本性:向往自由,贪玩。霍尔主张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让儿童自由表现。他允许儿童在野外狩猎、争斗、嬉戏,而不是把他们总关在屋内学习、读书。 童年是什么?从上面学者的观点,我们虽然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童年是一个如诗如画的阶段,孩子们就是海上的浮萍,自由自在;童年就是孩子吹出的五彩斑斓的泡泡,梦想缤纷七彩,快乐幸福。总之,童年是五彩的,缤纷的,自由的,快乐的,幸福的。 二、童年消逝的表现:课业负担,童年消逝在课业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联合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和腾讯网儿童频道于2010年6至8月间展开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通过纸笔调查和网上调查获得数据,受访学生总数为13023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6%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6.5%的学生周末课外补习的时间超过6小时,20%的学生晚上10点以后才上床睡觉。通过这项调查还发现,我国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问题之一就是学习时间过长,课业负担过重。超过60%的四至五年级学生放学后学习时间超过教育部门的规定;56%的学生周末参加各种课外补习,城市中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比例更是超过70%。 我国孩子的童年已充斥着书本的、课堂的气息,他们没法自由支配自己本该天性释放的年纪。课业负担已占据他们几乎所有的课后时间。孩子起的越来越早,睡的越来越晚,欢快的活动成为奢侈。童年正在消逝,童年消逝在课业负担里。我们不禁要思索,是什么导致孩子课业量如此之繁重?难道课业量越多越好吗? 三、课业量之多的原因透析 1.规训方式缺乏创新,传统老旧 法国学者福柯将教育视为规训机构。规训的过程就是对肉体进行外部控制与训练的过程,其中唯一真正重要的仪式是操练。规训体制偏爱操练惩罚,即强化的、加倍的、反复多次的训练。5在各种操练惩罚中,罚做作业在老师和家长看来是最正当的、最有利的。他们认为,这样能使孩子从错误本身得到改过自新、不断提高。 在我国,教师仿佛很偏爱罚做作业这种补救性惩罚。这种罚做作业的传统的规训体制一直延续到现在。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由于个别同学英语默写写的不好,全班被罚抄本单元的所有单词一个五十遍。那孩子看见我的时候哇的一下哭了,问我为什么你们大人老是用自己的权威来压迫我们。想起我们小时候由于作业完成的不好,被老师赶到教室外罚站、罚写N遍等。现在的孩子还是被这样对待,我们的规训方式就不能与时俱进吗? 2.教育不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人都是有规避不好,趋向好资源的特性。这就必然导致家长对优质资源的争夺。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是历史的产物,目前甚至在将来很长的时间里,教育资源配置仍然是不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会以稀缺性的特点存在的。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孩子成绩的好坏是孩子能否进入优质学校、接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指标。 面临这种境地,家长寄希望于校外辅导,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给孩子报这个数学强化班,那个英语强化班。据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