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平菇生料栽培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60~70%, 空气相对湿度65~70%; 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95%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过大,会导致杂菌滋生,但若太低,培养料水分会很快蒸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3、水分与湿度 (三)生活条件 * 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生长范围为pH 3.0~7.0,以pH 5~6为最适,配制培养料时,pH应调到6.5左右。 (三)生活条件 4、pH * 平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菌丝生长:注意适当通风换气。据试验,平菇菌丝体对CO2有较大的忍耐性,当CO2浓度为20~30%(体积)时,其生长量比正常通气情况还提高30~40%,但CO230%菌丝生长量骤然下降。 子实体形成:由于旺盛的呼吸作用,对O2的要求也急剧增加,因而必须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在缺O2条件下,很难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也往往菌柄细长、菌盖薄小、畸形或不发育。因此,出菇后要经常通风换气。 5、空气 * 菌丝体生长:不需光,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应尽量避免光照。 子实体形成与发育:不需要光照。 子实体形成:需一定散射光。光线过暗,菇体畸形,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但强光也会妨碍平菇的正常生长。 平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光线的要求是不同的。 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因而,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满足平菇在不同阶段对各种因素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稳产、高产,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光线 * (一)栽培季节 决定平菇栽培季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人们可以根据平菇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期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利用自然温度或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栽培期。 一般来说,每年9月至次年3月均可栽培。 不同品种栽培季节不同: 二、栽培管理 * 低温型品种:9月下旬至12月底(秋栽)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等; 中温型品种:7~8月和1~2月底(春、秋栽)凤尾菇、佛罗里达平菇等; 高温型品种:3月至7月底(春栽)如鲍鱼菇、榆黄菇等。 (一)栽培季节 播种时必须根据季节选用品种,如凤尾菇属中温型,生长要求温度略高一些,春栽易获高产,一般3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出菇,6月下旬结束。低温型的可以越冬,可以从秋冬到第二年5月不断出菇,所以一般选秋栽。 * ⑴ 棉籽壳87%、麸皮(米糠)10%、石膏2%、过磷酸钙1%、多菌灵0.15%、pH 6~6.5、料∶水=1∶1.3; ⑵ 锯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pH 6.5、料∶水=1∶1.3; ⑶ 棉籽壳82%、米糠15%、石膏2%、过磷酸钙1%、多菌灵0.15%、pH 6.5、料∶水=1∶1.3; ⑷ 棉籽壳90%、稻草8%、石膏粉1%、过磷酸钙1%、多菌灵0.1%、pH 6.5、料∶水=1∶1.3; (二)常见培养料配方 * 棉籽壳 92%、玉米粉 2.5%、黄豆粉 2.5%、石膏(硫酸钙)2.0 %、过磷酸钙 1.0 %、多菌灵 0.15%、pH 6~6.5、料∶水=1∶1.3; (二)常见培养料配方 * 目前我国栽培平菇方法很多。 按栽培场所分:有室内栽培、阳畦栽培、地道栽培、塑料大棚栽培等。 按栽培方式分:有瓶栽、块栽、床栽、袋栽、畦栽、箱栽等。 若按养料处理情况有: (三)栽培方法 * 熟料栽培:不发酵、灭菌; 生料栽培:不发酵、不灭菌; 发酵料栽培:发酵、不灭菌。 由于平菇生命力强,抗逆性好,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即使生料栽培也很容易获得成功。以下就以平菇菌砖生料栽培为例来说明栽培方法: * ⑴称取原料 按上述配方称取原料; ⑵配制 ①配制溶液:把过磷酸钙、多菌灵溶于水中,并用石灰水或NaOH调节pH到6~6.5; ②拌料:先把石膏、米糠拌匀,再撒在棉籽壳上反复拌2~3次; ③调节含水量:把上述配好溶液倒入,并加一定量水,拌匀使料的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中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 * ⑴称取原料 按上述配方称取原料; ⑵配制 ①配制溶液:把过磷酸钙、多菌灵溶于水中,并用石灰水或NaOH调节pH到6~6.5; ②拌料:先把石膏、玉米粉 、黄豆粉 拌匀,再撒在棉籽壳上反复拌2~3次; ③调节含水量:把上述配好溶液倒入,并加一定量水,拌匀使料的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中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 * ⑶挖取菌种 ①消毒:一切用具(菌种铲、瓷盘、面盘、镊子等)、手、菌种瓶(袋)口等,都需用0.1%KMnO4或75%酒精消毒; ②挖取菌种:除去表层菌种,用菌种铲挖取菌种(大小似红枣)放在瓷盘中备用。 * ⑷

文档评论(0)

懒懒老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