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设计
一、 在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发展使中,有哪些技术创新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性能评
定上引起过重大变革?如何理解称重传感器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制造工艺的竞争、是 纳入高新技术开发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 (10分)
答:1、1952年英国学者P?Jackson(杰克逊)首先研制出金属箔式电阻应变计。 该应变计 以环氧树脂为基底, 采用全新的制造工艺, 使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有较大提高, 是电阻应变计 制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应用于负荷传感器较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和稳定度, 促进了负荷传感
器技术的发展。
2、 1954年S?SmYth(史密斯)发现硅和错半导体效应,其灵敏度系数比金属箔电阻应变 计大50陪。1957年贝尔电话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半导体电阻应变计,并被用于变换量程
结构的负荷传感器和柱式负荷传感器的线性补偿, 丰富了负荷传感器的品种,提高了制造工
艺水平。
3、 1973年美国学者Hollistem(霍格斯特姆)为了克服测量拉伸、压缩、弯曲应力的正 应力负荷传感器的固有缺点,提出了不利用弹性元件的正应力, 而利用与弯矩无关的切应力
理论,设计出悬臂梁结构圆截工字形截面切应力负荷传感器, 打破了传统的正应力负荷传感
器的一统天下。并以其输出对加载点变化不敏感, 同时进行拉、压向加载时灵敏度对称性好,
抗侧向和偏心负荷能力强, 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重量轻等特点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潮流。
4、 1974年美国学者Stein(斯坦因)提出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负荷传感器弹性元件,推 动了设计技术的发展。德国学者 Edom(埃多姆)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分析弹性元件的应力 场,位移场求得最佳化设计,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计算与设计负荷传感器开辟了新途径。
5、 1978年我国航天科研部门首先研制成功并实际应用了拉压两用的 S形切应力负荷传 感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6、 1975年前后,为满足商业领域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用电子计价秤的需要,美日等国研 制出测量弯曲应力的平行梁结构负荷传感器。
7、 1979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发布了 “应变式力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和试验标准”
(ANSI/ISA-S378 ),英国标准化协会(BSI)制定“应变式力传感器的检定规程” ,我国机械
和航天工业部分别定制了“应变式力负荷传感器标准” 。
8、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负责起草了 “称重传感器量规程” 。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 TOLEDO STS和CARDINA公司,德国HBM^司等先后研 制出整体和分离型数字智能称重传感器。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称重传感器的结构与工艺设计中的拟实技术和虚拟技术;多品 种、大批量生产中的柔性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的实时控制与自动测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制造工艺是称重传感器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桥梁; 制造工艺不公是基础的工艺技术,而是称重传感器生产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专业技术; 秒重传感器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制造工艺的竞争,因此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技术。
二、 简述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主要设计原则。 确定额定量程 P=30t,许用应变[£ ]=1000 X 10-6的40CrNiMoA 钢(E=2.1 X 104kg/mm2, =0.3)制圆柱形弹性元件的外径 D,并计 算电阻应变计 K=2、供桥电压Ui=10V时的灵敏度。(10分)
答:传感器弹性体设计时应遵守以下几原则
(1) 、弹性元件应变区受力单一,应力分布均匀;
(2) 、支承区尽量形成刚性固定,安装力远离应变区,必要时采取柔性隔离技术;
(3) 、加载、承载的压头、压垫设计,应使加载线与弹性元件中心线重合,保证加载
点稳定不变;
(4) 、弹性元件的结构和外壳设计应尽量消除或减少力学干扰因素(横向力、弯矩、
扭矩)的影响,把性能波动减至最小;
(5) 、若结构条件允许,尽量采取过载保护措施,提高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6) 、弹性元件应变区贴片处应开敞便于贴片作业 ,贴片表面尽量为平面并容易安装加 压固化夹具;
(7) 、弹性元件粘贴电阻应变计处便于防护密封作业, 焊接膜片的钢度及焊接坡口设计 合理,保证密封质量;
(8) 、在结构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制造工艺,作到设计为可制造性服务;
(9) 、在结构设计时还应考虑可靠性, 即称重传感器的可靠性设计就是考虑可靠性的称 重传感器设计;
(10) 、工艺设计应有利于大批量生产和工艺流程网络化的统计制程管理。
解:弹性元件的截面积计算
由 b =P/A
得 A=P/ b
在许用应变[£ ]下的应力为b =E[ £ ],则
A=P/ E[ £ ]=30000/(2.1 X 104X 1000 X 10-6)=l428.57mm 2
由A=兀D2/4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西会计从业资格继续教育行政类综合卷.docx
- 广西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达标考核表.docx
- 广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docx
- 广西农村卫生协会专家推荐表.docx
- 广西创新港湾工程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修改记录..docx
- 广西制糖产业组织分析.docx
- 广西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标准第一卷复核技术要求.docx
- 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docx
-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docx
- 广西南宁星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员工手册.docx
- 2025年植物奶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活面CD/FD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地质勘查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压力容器钢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全自动横切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空调氮气封入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吸引活检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吉林-吉林计算机信息处理员五级(初级)历年参考题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激光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视频线路防雷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