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9 -
石家庄铁道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
1、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参看“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组件清单”);
2、工具:改锥、扳手、角尺、笔和纸。
三、实验原理
1、机构组成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
2、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从动件系统可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即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杆组满足:,其中活动构件数n,低副数p5和高副数p4都必须是整数。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5=3,称为Ⅱ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Ⅱ级杆组共有如下五种形式:
图1 平面低副Ⅱ级组
n=4,p5=6的杆组称为Ⅲ级杆组,其形式较多,图2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的Ⅲ级杆组:
图2 平面低副Ⅲ级组
3、进行机构结构分析,正确拆分杆组
1)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2)高副低代;
3)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4)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Ⅱ级杆组,若拆不出Ⅱ级组时,再试拆Ⅲ级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杆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剩余机构自由度与原机构相同。
4、根据机构组成原理拼装杆组
根据机构组成原理,设计机构时:①根据需要确定原动件数→②添加基本杆组(自由度为零)→③再添加基本杆组→④直至组成所需机构(机构的自由度数=原动件数)。
根据需要设计机构,按照预先拟定的或由实验中获得的机构运动学尺寸,利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的传递顺序进行拼接,组成机构。
四、实验操作步骤
1、自拟机构运动方案或选择实验指导书中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参见附录二:常用机构运动方案)作为拼接实验内容。
2、将所选定的机构运动方案根据机构组成原理进行机构结构分析,正确拆分杆组。
3、按照上步拆分的结果,正确拼装所有组成机构的杆组(参看附录一: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运动副的拼接方法)。
4、将拼装好的杆组按运动的传递顺序依次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组成机构。
拼装时注意:
应保证各构件均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以避免运动构件之间的干涉,同时保证各构件运动平面与轴线的垂直。
注意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机构的外伸运动层面数愈少,机构运动愈平稳,为此,建议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层面以交错层的排列方式进行拼接。一般以实验台机架铅垂面为拼接的起始参考面,由里向外进行拼装。
注意避免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之间由于运动平面紧贴而摩擦力过大的情况,适时装入层面限位套。
保证每一步所拼装的构件间相对运动灵活,然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拼装。
整个运动系统拼装完成后,首先通过手动原动件进行运动情况检验,转动灵活,无运动干涉时才可以启动电动机带动系统工作。
5、验证所拼装的机构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附录一: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运动副的拼接方法
1)实验台机架
附录图1 实验台机架
附录图
附录图2 轴相对机架的拼接
2)轴相对机架的拼接
有螺纹端的轴颈可以插入滑块28#上的铜套孔内,通过平垫片、防脱螺母34#的连接与机架形成转动副或与机架固定。若按图6拼接后,6或8#轴相对机架固定;若不使用平垫片34# ,则6或8#轴相对机架作旋转运动。拼接者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使用平垫片34#。
扁头轴6#为主动轴、8#为从动轴。该轴主要用于与其它构件形成移动副或转动副、也可将连杆或盘类零件等固定在扁头轴颈上,使之成为一个构件。
3)转动副的拼接
若两连杆间形成转动副,可将14#件的扁平轴颈可分别插入两连杆11#的圆孔内,再用压紧螺栓16#和带垫片螺栓15#分别与转动副轴14#两端面上的螺孔连接。这样,有一根连杆被压紧螺栓16#固定在14#件的轴颈处,而与带垫片螺栓15#相连接的14#件相对另一连杆转动。
附录图3 转动副拼接图
提示:根据实际拼接层面的需要,14#件可用7#件“转动副轴-3”替代,由于7#件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绿A-11建筑物(土山)沉降观测成果.doc
-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4.doc
- 项目实施培训规定.doc
- 2.1道路基础词汇.doc
- 3.1桥梁基础词汇.doc
- 4.1隧道基础词汇.doc
- 5.1铁道基础词汇.doc
- 2016年概率论统计期末考试试卷.doc
- 2017年概率论统计期末考试试卷.doc
- 2020建环实验指导书(1) (1).doc
- 异丙酚对肝癌BALB_c小鼠移植瘤生长及相关因子表达的机制探究.docx
- 基于微流控方法的纳米金刚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从机制到前景.docx
- 基于区块链平台变体的性能测试框架构建与以太坊实践研究.docx
- 多功能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分析与前沿应用研究.docx
- 以信息技术为翼,点燃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之火.docx
-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电厂监督管理系统深度设计与高效实现路径研究.docx
- 精准赋能: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x
- 粘质沙雷菌耐药全景剖析: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及临床应对策略.docx
- 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下的麦家现象剖析:文学创作、传播与接受的多维审视.docx
- 进展期胃癌胰头后淋巴结组(NO.13LN)清扫的临床剖析与价值探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