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即使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腰围大于102cm,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提高3.5倍。 BMI大于35 BMI小于21 女性升高93倍 男性升高42倍 BMI过高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子 * (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 异卵双胞胎 之间的相关 系数为0.35 同卵双胞胎 之间的相关 系数为0.52 摄入1千卡热量的碳水化合物后,连续观察4h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胖人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明显低于瘦人 * (3)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0.12 夫妻之间的相关系数:0.28 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系数:0.21 加拿大:记录18073人的活动情况 * 肥胖基因(obese gene) 1950年Ingalls等发现一株近亲繁殖的小鼠食欲亢进, 过度肥胖, 其体重可以达到正常小鼠的3倍, 并且患有糖尿病。 * 研究表明, 这种小鼠的肥胖是由于一个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引起的, 遂将此基因命名为肥胖基因(obese gene), 这株小鼠也因此得名ob/ob小鼠。 * Zhang 等于1994 年首次克隆出小鼠的肥胖基因(ob 基因) 。小鼠的ob 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主要在脂肪细胞表达,表达产物为瘦素(Leptin) 。 * 目前的研究表明,Leptin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其中较重要的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 引起食欲降低、能量消耗增加、抑制脂肪合成, 从而减轻体重。 * 脂肪组织增加→ob mRNA 表达↑→循环中Leptin ↑→被转运系统转运通过血脑屏障的Leptin ↑→作用于下丘脑→神经肽Y(NPY)水平↓→食欲↓和能量消耗↑→脂肪组织↓ * 目前已在两种遗传性肥胖小鼠中发现ob基因突变,致Leptin 合成受阻。因ob基因突变而缺乏Leptin的肥胖小鼠给予外源性Leptin后,1周内能量消耗增加20%,1月内体重减轻30%。 * 在人类肥胖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筛查ob基因突变的研究中, 大部分没有检测到突变。 * 肥胖患者ob基因表达增强, 血Leptin水平升高, 并与体脂含量和BMI成正相关, 与动物实验相反, 故推测肥胖个体可能存在内源性的Leptin抵抗, 使其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物学效应。 ? * Leptin 抵抗可能机制: ①产生Leptin 拮抗物 ②增加Leptin 结合蛋白的产生 ③Leptin 转运系统缺陷 ④存在Leptin 受体缺陷 * (二)环境因素 * 1. 饮食因素 * 下丘脑中存在调节摄食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刺激前者可产生饱胀感, 引起摄食下降或拒绝进食; 刺激后者则产生食欲亢进, 进食量增多。 * 即刻饱腹效应(心理饱感) 取决于对食物的感受 持续饱腹效应(生理饱感) 取决于食物消化、吸收后机体内代谢物质的变化 * (1)多吃与肥胖 ①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 * ②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 * ③成人过食与肥胖 * (2 )饮食结构 高糖饮食与肥胖 * 血糖 麦芽糖、蔗糖、乳糖等双糖 葡萄糖等单糖 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能量 一小部分转化为糖原 由肝脏和脂肪组织合成脂肪 淀粉类多糖降解吸收缓慢 * 膳食纤维与减肥 满足饱腹感 阻止其他物质的吸收 天然缓泻剂 * 高脂饮食与肥胖 * 即刻饱腹效应差 热能密度高 持续饱腹效应不强 高脂膳食可以诱发肥胖 低脂膳食减少肥胖发生 植物性食品如花生、大豆、核桃中油脂丰富 * 植物油 动物脂肪 分解为 乳糜微粒 经血液循环至 肝和脂肪组织 合成脂肪储存 分解为 游离脂肪酸 供给 组织利用 * (3)饮食习惯 ①三餐分配不合理 早餐吃好 午餐按时 晚餐清淡 * ②吃饭速度过快 ③吃零食太多 ④边吃饭边看电视 * 2. 运动不足 肥胖者 坐的时间多17% 站的时间少15% 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35% * 3. 社会因素与肥胖 (1)生活方式 每天看电视4h以上的妇女比每天看电视1h以下的妇女,肥胖流行的倾向大2倍。 * (2)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 * 五、肥胖的危害 * 肥胖的主要并发症 * (一)2型糖尿病 * * 肥胖 Obesity * 肥胖发病率 欧洲: 1982~1986 男性15%,女性22% 美国: 1988~1994 男性20%,女性25% 1999 儿童10% 上海某社区:超重29.5%,肥胖4.3% * 一、肥胖的定义 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 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 * 脂肪的形成 热能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热能即转化为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日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